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作者:Sean Liu

来源:管理鑫视界(ID:ManagementNewWorld)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的出现。

所以一开始的管理学,注重的是监督、检查、记录、改进。别说抓考勤,连上班期间每一秒都在掐着表计算。

他们把每一个动作花几秒,每一步迈多大,每一个钢筋抬多高,都精确到分秒来规定。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进行这样的精细管理过,大量的时间、体力都是被浪费的,上班8小时,可能只有2小时有效劳动,剩下6小时都是无效的。

所以泰勒这一套一出来,生产力迅速爆棚,效益成倍增加。

工厂赚了好几倍的利润,拿出一小部分分给工人,工人也开心。

后面泰勒科学管理为什么被慢慢取代呢?

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那些可以规定死的体力劳动,可以精确用分秒、厘米来规定的工作,统统可以用机器来替代了。

机器可以没日没夜地干活,不用给加班费,不用配宿舍,不用买社保,不用搞人际关系,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那玩意儿越来越便宜,故障率越来越低,越来越耐用,比用工人划算多了。

所以,绝大部分体力劳动、机械劳动,都被机器代替了。

现在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脑力劳动,不用费体力了,费脑子这玩儿意。

脑力工作最大的麻烦在于,再也看不到、摸不着了,不能测量,不能衡量。

一个人一天思考8小时,有多少时间在思考工作,有多少时间在发呆,有多少时间在想美女,谁也不知道。

唯一能够衡量脑力劳动的,是产出。

就是我不管你工作多久,不管你想的什么,你给我把结果拿来就好了。

所以对脑力活动的管理,只能基于目标、结果导向。

管你摸鱼还是不摸鱼,到点给我拿东西出来就行。

脑力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效果产出,与时间投入不是完全正比关系,更与外在行为上的标准没有太大关系。

也就是说,按时上班不代表这个人的绩效就会好,一天干2小时不一定比干8小时效果差。

脑力活动需要状态,需要情绪,需要灵感,需要内心的驱动力,而不是看花了多少时间,或者是否服从纪律。

西方公司一般都会有咖啡间,这咖啡间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给人摸鱼的地方。

最开始还美其名曰是非正式沟通的地方,是团队小聚提升凝聚力的地方,后面干脆就遮羞布也不要了,就是给你摸鱼的。

反正不给咖啡间,也会有人说自己要抽烟,不抽烟的也说自己要拉屎,管得住身子是管不住心的。于是咖啡间变成了标配。

在咖啡间,只有脑子最不好使的经理才会来说「你们怎么泡在这里这么久」。一旦领导干这事,基本上团队就散了,没有人用心给他干活了。

很多大公司,专门给出来摸鱼的地方非常的大,啤酒还无限量供应。

这个现象的本质在于,用现代管理理念来管理现代工作。

喝咖啡可以,摸鱼可以,领导不能说你泡茶水间太久,但是领导一定要管控你的结果和产出。

如果完不成绩效,拿不出让客户、领导满意的成果,做出来的东西不够专业,不好意思,请你滚蛋。

如果换成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早就说清楚了,就是要一板一眼的卡每个工作的细节,别说摸鱼玩儿手机了,发呆30秒都不行。

如果严格管控行为,就不要要求结果。所谓听话照做就行,叫干吗就干吗,不要想那么多。

如果放开自主行为,就一定要求结果。所谓权力给你自己,请你自主自发,但必须出成绩。

问题是,很多人搞反了,或者两个都要,这样的管理者是不专业的。

现代管理者,本质上需要做的是定方向、设目标、看节点、找资源、做辅助。

可惜,这对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非常非常的高。

国外为什么商学院那么火,真以为这帮人毕业了以后就是管公司啊,那些企业主、资本家是满世界找爹么?

真正的原因在于,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企业需要这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商学院毕业生,来协助完成这些复杂的管理事项,从而激发最大的活力。

论业务熟练程度,肯定是技术型经理效果最好,但是技术型经理不会带人啊!

管理绝对不是看员工有没有看手机,不是盯着谁迟到谁早退。

管理是构建信任,而不是监督;管理是提供协助,而不是打压。这些才能从起源上慢慢降低(注意,仅仅是降低)摸鱼的可能性。

管理是基于目标和任务来进行的:我不管你几点来,9点钟机器开工,你迟到5分钟,全班组集体等着你,耽误的时间都加班。我不管你中间去几趟厕所,上午的任务就这么多,干完吃饭,没干完全车间加班。根本不需要盯着,一个人老偷懒,所有员工都会骂他,再不行就会打他一顿。

一个出租车司机要人盯着他有没有偷懒睡觉吗?一个厨师要盯着炒菜高峰期有没跑出去抽烟吗?一个老师要盯着上课期间有没有跑5趟厕所吗?

但凡需要靠盯着行动,才防止有没有偷懒的,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衡量的指标,或者纯粹就是闲的。

如果没有任务,没有目标,只看表面的行动,意义不大。

你盯打卡,我就准点打卡,6点钟下班,我5点半就站在打卡机旁边等着。你说不准站打卡机旁边等,我就到洗手间等。你说不准到洗手间等,我就坐位置上等,总可以吧?

而国内很多企业管理者,依然非常迷信二十世纪初就已经被迭代了无数次的理论:管行为。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国内经济发展的快,很多企业莫名其妙的就火了,对管理重要性看的就更加淡化,因为觉得自己这套并不高效也并不科学的管理手段也能踩着风口飞上天,好用就行。

当局势不好的时候,这种落后管理的问题就出来了。你看各家大厂在做什么?表面上是裁员,本质上是在重新审视管理效率问题,结果一番操作猛如虎,才发现企业根本没有积累足够数量真正具有管理技能的人。

诞生出来的,都是狠抓考勤打卡,厕所里装监控,监视员工电脑屏幕,24小时定位员工手机,要求员工截图手机电量消耗等骚操作。

用如此落后的管理,试图挽救糟糕的局势,公司不垮才怪呢。

所以很多人发现「一个公司的垮掉,从抓考勤开始」。并不是说抓考勤错了,而是把抓考勤当作挽救局势的稻草,以为抓考勤就是良好的管理,重要的事情不抓,把时间精力耗费在没有帮助的事情上,这才是致命的。

说实话,还不如拿个皮鞭当监工呢。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