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最后留了一点小悬念,说实话对很多老鸟来说应该都算不上什么悬念,这架飞机是F-94C全天候截击机,照片上掀开的舱盖是设置在蒙皮隔舱内的火箭发射巢,一共四个、每个可以内置6枚70毫米直径火箭弹,基本包住了整个机头。发射巢前方的四块整流舱盖在发射火箭弹时向内收起。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避免了武器外置,保持了气动外形,减少了飞行阻力,同时火箭弹道和飞行员目视方向基本重合,也有利于精确瞄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94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前弹舱门向内收进去

F-94是在双座版的TF-80C的基础上开发的,主要用于替换P-61“黑寡妇”和P-82“双野马”。因为TF-80C后来发展成为T-33,所以一般也说是从T-33改进而来。保留了标志性的平直翼和翼尖副油箱,为了实现全天候作战,飞机上装备了休斯E-1火控系统,包括一部AN/APG-33 雷达和一台斯佩里 A-1C 计算瞄准具。AN/APG-33源自 AN/APG-3,后者是B-36尾炮的目标指示雷达,作用距离非常短,性能也十分有限,因此F-94在作战时高度依赖地面引导,但这在那个时代实属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架YF-94原型机

机头空间被雷达占据,原来F-80机头的六门机枪只好往后靠,数量也减少到4挺,口径还是12.7毫米。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把原来最靠前的2挺机枪去掉,改动量并不大,原型机有75%的零部件与F-80或T-33A是相同的。不过由于加装了较多的机载设备导致自重增加,因此发动机换成了艾利逊的J33-A-33,最大推力18千牛,喷水后可以增加24千牛,最大加力状态推力为27千牛,这样一来,F-94就成了第一台带加力燃烧室的美国飞机,不过这台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的点火和火焰稳定装置早期存在一些问题,性能非常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博物馆里的F-94A

F-94最早于1949 年 4 月 16 日首飞,1950 年 5 月开始在防空司令部服役,F-94命好,服役之后不久就赶上朝鲜战争,也算是参加了喷气式战斗机的首次大规模空战。之所以只能“算是参加”,是因为F-94的数量既不多,同时身为截击机,因为这边并没有投入太多大型轰炸机,因此大多数时候也没有派上用场。A型和B型都是4挺机枪,不带副油箱时可在翼下挂载两枚454公斤的炸弹,后来有一些还在机翼中部加了两个机枪吊舱,每个吊舱内部安装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总数量达到8挺,真打起来火力还是很密集的。由于参战数量较少,F-94的战果和战损都不多,美军的统计比较含糊,只提到“几次空战胜利、包括第一次夜间喷气式飞机空战的胜利”,在空战中的损失是1架,“失踪”2架,另有6架非作战原因失踪、3架在事故中损失。我军统计也只击落1架F-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原机场的F-94B

相比之下,本文一开始出现的F-94C显得有些另类、似乎是另一种更接近截击机“本色”的发展思路,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F-94C对早期型号进行了大量改进,洛克希德一开始是命名为YF-97C,空军老爷们却不感冒,洛克希德只好自己投资,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薄机翼,换装了普惠 J48发动机,这又是另一款罗罗的“泰”发动机的授权生产版(为什么要用又?),最大推力28.2千牛、加力推力38.9千牛。火控系统升级为新型休斯 E-5,配备 AN/APG-40 雷达,因此机头更大,再加上周围一圈火箭,前机身也更粗,但机枪全被拆掉,火箭弹是唯一的空战武器。据洛克希德试飞员托尼·列维尔的现身说法,F-94C在开加力时能够在大角度俯冲中超过音速,但这个说法一般人都不太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F-97原型机

机头火箭弹是F-94C的标志,也是最大的隐患。正所谓有得必有失,顾头不顾屁股的事,无论在哪里都会有。火箭弹从机头发射,前方的瞄准是考虑到了,却没考虑到火箭屁股的强光和浓烟。F-94C在发射火箭弹的时候,上半部分的火箭弹经常闪瞎飞行员的钛合金双眼,下半部分的火箭弹又时常熏得发动机空中停车,于是从生产型的第100架开始,在机翼中部又加装一对发射巢,每个可容纳 12 枚火箭弹,平时也只用这一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94C,这架也在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博物馆

F-94还有一个D型,是单座战斗轰炸机,但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这架原型机后来用于20 毫米M61 火神加农炮的试验台,这门炮首先是装在F-104 上,后来几乎成了美制战斗机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