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农村报(记者 靳天龙)“农业专家给我们从选用种子、栽种模式、生态施肥、机播机收等方面讲解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好关系,我们很受用。”5月5日,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南村村民南红良说,“我们种庄稼不仅要靠勤劳,还要靠技术,这样土地产出的效益就能增大。”

今年以来,商洛市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盯大豆扩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省下达的硬任务,抓早动快,创新机制,强化督导,举全市之力,落实大豆种植面积3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6.9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完成、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今年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是对传统间作套种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的有效抓手,大荆镇推广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500亩,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精准布局生态、农业空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商州区大荆镇镇长张玉琪说。

商洛市印发《商洛市马铃薯玉米大豆套作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物资保障抓落实,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在严守玉米不减产底线下,提出适合商洛不同区域的220厘米、200厘米和167厘米复合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市召开技术培训现场会262场次,培训人员1.25万人次,发放技术图册书籍2.5万本,提高了关键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突出复合种植机具和大豆种子,及时摸清供需底数,组织复合种植机具36台套、玉米种子112万公斤、大豆种子178万公斤、农药30吨。

据了解,商洛市以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玉米纯种区为重点,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区域,扎实开展“百千万”示范工程。逐地块落实省级核心示范区3个990亩、市级22个5439亩、县级1.18万亩。确定25个省、市示范区,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指挥田,明确建设目标和行政、技术包抓责任,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建成样板田,有效辐射带动面上推广的典型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调研督导组充分肯定。

同时,商洛市要求市、县财政设立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市级计划对粮食播种面积增量及市级示范区给予奖补。商洛市农业农村局自筹资金为县(区)购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10台(套)。各县(区)积极出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扶持政策,先后落实专项资金797万元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进行补贴,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种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