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湿气。

湿分为两种,一种是脾虚导致,也就是内湿;一种是单纯湿气侵袭导致,也就是外湿。

“湿气重百病生”!不管是内湿还是外湿,湿”就像黏在体内的垃圾,一旦缠上你,就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气停聚于上焦,会出现嗓子异物感、咳嗽咳痰、心胸憋闷等症状,常见的有慢性咽喉炎、梅核气、支气管炎、肺炎等;

如果湿气停滞于中焦,腹部胀满、口中黏腻、恶心反胃便会找上门来,常见的有胃反流、食管反流、糖尿病等;

那如果湿邪停滞在下焦呢?就会出现夜尿多、小便不畅、下肢浮肿的症状,这在关节炎、类风湿的患者里比较多见。

如何改善湿气呢?首先要明确病因,你的湿气到底从何而来?

前几天接诊的一位张女士,今年四十有二,老咽炎患者了,就诊前一直倚着门,整个人看起来很没精神,身材偏胖,这时候我心里已经大概有了数,再一看舌头,舌淡且胖大,舌面水漉漉的而且有齿痕,明显是体内湿气太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一细问,她说去年受雇去南方采了几十天茶叶,恰逢雨季,自打那回来后精神头儿就不太好,大白天都感觉头身困重,吃饭没有胃口。

她就去药店买了点红豆和薏苡仁泡茶煮粥喝,反而没啥改善,问我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红豆薏苡仁主要是清热利湿的,对于湿热蕴脾有一定作用,但是她的症状是明显的寒湿困脾。调理不对症,自然改善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讲辨证论治,就是要找到患者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常见的湿气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一种是外湿,对照你是哪一种?

一、脾虚导致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属土,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由脾胃来收集。

食物存储在胃里,经过胃的腐化后,被向下推动,此时浊物与水谷精微初步分离,水谷精微到达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脾通过代谢和运转,将水谷精微的清气往上蒸腾,如果脾胃亏虚,水谷精微滞留在下焦,就会蕴化成湿气。所以祛湿要先健脾,脾脏好了,身体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湿气依靠自身调节就能排出。不然就如同隔靴搔痒,无法从根源排除湿气。

而由脾虚导致的湿气又可分为湿热蕴脾和寒湿困脾两种内因。

1.湿热蕴脾

过食肥腻食物、甜食,或外感湿热邪气,就会酿成湿热,在脾胃内蕴结。

症状表现为:面目发黄,口苦口黏,肚子胀满,肢体困重,恶心没胃口,皮肤瘙痒,小便短黄,大便黏腻不爽或窜稀,口渴但不多喝水,身体发热但不发散,出汗但不解热。

湿热导致的脾虚,可以用藿朴夏苓汤调理,这是出自《医原》中的名方,宣通气机、清热化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寒湿困脾

平时爱吃肥甘生冷等食物内生寒湿,或因淋雨涉水、久居气候阴冷潮湿等地外感寒湿,体内寒湿内盛,导致脾阳失运。

症状表现为:面色晦暗,头身困重,口腻纳呆,舌淡胖,泛恶欲呕多,身目发黄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脘腹痞闷,肚子痛、拉肚子,女性可见白带量多。

寒湿困脾常用的中药汤剂一般有四逆汤、茯苓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症状不同,体质不同,还是建议大家要在专业大夫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二、单纯湿气侵袭导致

在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下雨天房子房子会漏雨,地板被浸湿,整个屋子、衣服被子潮气很重,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被湿邪侵袭。

湿为阴邪,对人体有阻遏气机、重浊趋下、黏滞缠绵的致病特点,所以,单纯的湿气侵入人体,在没有损伤脾胃的情况下,也会有这些临床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脉濡、缓或细,舌苔滑腻;面色晦垢,倦怠嗜睡;肌肤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瘙痒;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身体困重,倦怠嗜睡,头重如裹;小便混浊,带下量多;纳呆恶心,口腻不渴,腹胀腹痛,大便稀溏,胸闷脘痞。

外湿也不是孤军奋战,总想与别的邪气同流合污,比如遇风会形成风湿,而像风湿这种慢性疾病,短时间内很难祛除,所以外湿同样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从根本上改善湿气,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

湿气比较重的人饮食上建议以偏温性食材为主,如山药、莲子、白扁豆、芡实、赤小豆等,熬煮成粥养生,健脾养胃。注意不能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否则会伤到脾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要避免长期涉水,居住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被褥也要定期晾晒。还有衣着要适当,春季天气忽冷忽热,气温低时要注意保暖,气温高时也不能“捂”太过。

另外就是多运动,像跑步、快走等,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提高脾胃功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夏交替的季节,正是人体最容易被湿邪入侵的时候,如果你有湿气过重的表现,建议对照先找原因,再对症解决。如果不懂辨证,可以留下你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