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s

  1. 关于学科本身

  2. 学科的知识结构

  3. 专业前景

  4. 专业的文化氛围

作者 |航同学,清华大学土木系本科毕业、博士在读

关于学科本身

本篇文章中的“土木工程(土木)”指的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08)”分类下的“土木类(0810)”。含如下四个细分专业。

  • 土木工程(081001)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081004)

—Σ—

如果说“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那土木工程无疑是这个词最早的具象化领域之一了。

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对生存环境的改造需求,对住所我们要求安全、舒适、宽敞,对出行我们要求通畅、便捷、高效,对工厂、医院等工作生活场所我们又提出各种针对性的要求。

从树居、穴居到今天的人类文明世界,我们将这种通过建造工程设施来对生存环境加以改造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土木工程”。

人类对改造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因此对土木工程的需求亦然。

考虑到学科诞生和发展的初衷,土木工程学科具有相当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在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基础上,土木工程学科广泛地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工程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抽象和概括,且并不排斥在经典的力学理论基础上补充采纳能被工程经验和技术实验验证的知识体系——现实世界从不满足物理学中的理想条件,因此从实现工程目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这是完全合理的。

在实验条件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土木工程师们力求通过自己扎实广博的知识和脚踏实地的态度建造出安全、好用、经济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并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设施建设中追求自我价值并获得深深的满足。

从横向看,土木工程在今天可以被细分为建筑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材料等方向(广义上亦可纳入水利水电与海洋工程),而这些方向亦可被细分(例如建筑工程下就可分出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等)。

而从纵向看,自原始人类开始动手建造第一间草屋开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为什么要/不要建造、在什么时间/地点建造、建造成什么样子、如何建造等等问题的回答权力是集中在同一批人手里的(即“建筑师”们,抑或叫做“工匠”们)。他们既负责规划选址,又负责设计形式,又负责建造施工。

在今天,随着社会对工程需求的不断精细化和学科规模的扩展,这些问题逐渐促进产生了学科的分野:规划学科在更大的尺度上(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回答第一个问题,管理学科从经济和发展的角度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建筑学科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上回答第三个问题,而狭义上的土木工程学科从可实现性上(安全、经济、技术可行等)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因此,对土木工程的印象停留在尘土漫天的施工现场无疑是有局限性的。广义的土木工程学科内容遍及上述学科,规划、建设开发、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领域也无不留下土木工程师们的足迹。

学科的知识结构

01

本科课程体系

各院校的培养方案由于培养方向和定位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专业课程的设置思路总体是类似的。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为例,按照知识深度递增大致可分为

数理基础及技术基础课:必修课,通常在大一、大二学完,作为核心课程的铺垫,整体难度在高中基础上有所提高,但衔接相对顺畅。

  • 数学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值分析

  • 物理课程: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力学、近代物理),大学化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

  • 技术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工程地质,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

专业核心课:绝大多数为必修课,课程基本分布在大二、大三两年,对于无论希望进入哪个细分方向深入研究的同学都属于应当掌握的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 物理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流体力学,土力学

  • 专业课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木结构,基础工程,建筑材料及实验,土木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 设计课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设计,建筑设计

  • 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

专业方向课:均为选修课,主要是为接触科研前沿做铺垫,并为此后进入细分方向开展研究打下基础。以下对细分方向及对应课程仅作部分列举

  • 建筑结构类课程:结构试验,结构矩阵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等

  • 道路与桥梁类课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与桥梁设计等

  • 规划类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土木规划学等

  • 交通类课程:交通工程与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系统,交通信息与控制等

  • 防灾减灾类课程:地震工程,结构火灾安全及其对策,工程结构事故分析预处理,工程结构加固原理等

  • 建设管理类课程:经济学原理,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工程建设法律基础,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价格理论与估价方法等

  • 材料类课程:材料耐久性,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及技术应用,等

—Σ—

对于面向科研和设计方向的院校,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安排与上述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对于大多数面向施工方向的院校,课程安排相对会设置更少的数理基础课,并往往在土木工程内部分流出给排水、暖通、机电等二级专业,同时更倾向于加强设计课程和实践应用的训练。

02

细分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内部的细分方向实际上由于市场需求而十分多样,以传统的建筑结构工程为基础向外发散,可以拓展出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经典方向。

此外,建设管理(下含工程管理、房地产等方向)、建筑材料、交通、测量也是重要的细分方向,研究内容顾名思义,故在此不再赘述。

03

交叉学科

一方面,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建筑材料的应用息息相关,各种新型的结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法大多与新材料的应用密不可分,因此土木工程与材料学方向的研究互动也日益紧密,例如在建筑加固方案中应用纤维加固材料、在减隔震技术中应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在振动控制领域应用磁流变材料等。

另一方面,结构、防灾、交通、测量等领域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在近年来不断引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新模型开展研究和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工程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控制领域对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和软件、硬件的应用也与电子、自动化等方向产生互动。土木工程领域对数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日渐提高,学科交叉的发展方向也日益明确。

此外,建设管理方向与管理学、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交叉也十分密切,相当程度上与上述学科仅有研究对象的差异(建设管理方向通常的研究对象是建筑项目),而学科主要方法、逻辑、课程安排等则大部分一致。

04

闲话:土木与建筑

对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混淆是相当常见的,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院校这两个学科本就不做区分。

但应该指出的是,在区分这两个学科的院校中,建筑学专业往往对数理基础的要求要宽松得多,同时对历史、人文、美术等的要求则十分严格。

换言之,以贝聿铭先生为例,建筑学培养的“建筑师”们对人文、艺术和美学知识能力的要求是第一位的。

与之对应的是,土木工程学科则表现出典型的工科特点,对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经验的要求相当高,并以通过工程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为最终目的,培养的是典型的“工程师”。

专业前景

整体而言,大多数土木工程院校的培养设置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继续深造、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甲方(政府部门或房地产企业)等等。

即便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已趋饱和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是相当高的。

这在一方面是由于土木工程行业在经历十数年的放养式发展后已经进入了汰劣选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停下脚步密不可分。

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国建筑和土木工程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巨头行业之一,因此总体就业情况是不太需要担忧的。

01

本科生毕业去向

从毕业即就业的角度讲,土木工程学科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以施工单位为主,而进入设计单位、甲方(政府部门或房地产企业)则相对更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后者对学历和其他方面要求更高。

综合而言,施工单位能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一份相比其他传统工科行业更高的薪资水平,但与此同时其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假期等条件也往往更差一些(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条件,这其实不难想象)。

实际上,对于家庭情况稍不突出的家庭而言,本科生毕业选择去施工单位是性价比相当高的选择,但对于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时间的同学则需要慎重考虑。

—Σ—

需要额外指出的是,考虑到施工单位对于高技术和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或者说其所能提供的岗位并不对技术和学历提出太高要求,这些岗位的员工的可替代性是相对较强的。

因此,对于全国顶尖的土木工程院校(清华、同济、东南、哈工大等)毕业的本科生而言,他们往往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并没有用更高的高考成绩和学历优势换来同等的就业边际收益,实际上本科毕业即就业的性价比是比较低的,这也是这类同学近年来大多选择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核心原因之一(这个比例在顶尖院校可能在60%-70%甚至更高)。

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比例一般在20%或更低,通常对应的也是提前规划好转行路径后就业的情况。

在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通常不高于20%)会选择出国深造,其中美国是主要的目的地。考虑到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的差异,这部分人群的研究方向往往以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等为主。

国内读研的人群受到各院校推研、考研政策影响较大。在顶尖院校中,推研资格的获取难度总体而言并不高;而在非顶尖院校中,推研和考研的压力则大得多,需要提前充分考虑和准备。

02

研究生毕业去向

若在硕士、博士时依然选择土木工程方向,那么在毕业后需要做一次是否坚持科研的选择。

因国内外各类科研岗位都高度饱和,选择继续学术理想一般意味着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与在非升即走制度下能否留到最后的问题,因此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会走学术路线。较为常见的路径包括: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最常见的去向之一,工作相对稳定,持续考证有相当要求,有项目在手时需要长时间加班,性价比相比本世纪前十年有较大下滑但仍然不低

甲方(主要指房地产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企业):市场行情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管控而热度稍减,工作压力较大但收入更高,因此仍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转行进入计算机、金融一类行业:基于学科对数理基础的高要求,在一段时间的补课与实习后,这类转行通常并不困难

选调进入政府部门:具体待遇视各学校政策而定,可能在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方向的重视加成下略有优势

专业的文化氛围

对于科研导向的土木工程院校,即便在工程学科范围内,其对数理基础的要求也属于较高的一类,因此需要学生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要求。

而对于就业导向的院校,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就业技能训练的难度要求则更低一些。

—Σ—

总体而言,学生群体对专业前景的态度十分复杂,存在不同程度的群体性焦虑。

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考虑转行,这更可能来源于对建筑和土木工程行业的整体下行态势的悲观预期,这从转、跨系推研、考研目标集中在经管、计算机、法学等专业似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证明。

此外,也有可能来源于学习压力和行业工作强度、工作条件不符合预期。

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基于对研究和工作方向的兴趣等原因留下了,去留问题也需要个人充分考虑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