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于充足、安全的粮食需求量向来巨大且迫切。然而就在今年的1月24日,长沙邮局海关发现了一起企图“蒙混过关”、迫害我国水稻安全的境外“生物入侵”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海关发布”1月27日的消息称,长沙邮局近日在入境的邮件中截获了2株“灰梨孢菌”。这个病菌听起来复杂,却有一个通俗易懂的外号——水稻瘟神。作为一种水稻致病菌,灰梨孢菌早在2020年就被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虽然仅有两株,但是由灰梨孢菌导致的稻瘟病的杀伤力却很惊人。因而此次“海关截获水稻瘟疫病原”的新闻在网上引发了众多关注,其中不乏“生物战”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而言,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原菌(比如此次的灰梨孢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间的一种病害,在整个水稻的生育期,包括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稻瘟病几乎遍布世界上所有的稻区,其中尤以亚洲非洲两地最为严重。中国作为水稻大国,南自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瘟病造成的危害是肉眼可见的荒芜。当稻穗沾染上这种病菌,初期叶片会呈现出水溃状的褐点。之后斑点会逐步扩散,形成大大的椭圆形。再严重时则是病斑密布、叶片枯黄,到最后整个植株根部腐朽、枯萎凋零。而一旦防控不查,水稻产量锐减40%-50%也是可见之事。当感染的病斑以摧枯拉朽之势遍布整个田地时,带来的不仅仅是颗粒无收,周边的小麦、御谷也难逃受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食用的粮食,其安全性在如今疫情不止、各国进出口贸易减少的背景下事关重大。一旦不查,不小心将这两株灰梨孢菌运入境内,带来的可能是农民收入的减少、粮食安全的动摇乃至外来物种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干扰和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外来物种对本国生物安全造成破坏的案例实则不少。抛开小小的病菌而言,无论是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后繁衍产生6亿只后代导致其他野生物物种面列灭绝风险,还是20世纪,在美国灭绝的鱼类中68%和生物入侵有关,都证明了看似小小的一两只外来物种,都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蔓延繁衍,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元,再加上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为很多外来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外来物种入侵的第一个危害就是竞争、占据本地生物的生态位置,使本地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如上海郊区的北美一枝黄花在蔓延后成为当地的单一优势群落,导致其他生物难以生长。其次,外来的物种还会与当地的物种竞争食物,乃至直接“杀死”本地生物。如云南洱海引入了13种外来鱼,这种外来鱼与17种土著鱼竞争食物、吞食土著鱼卵导致目前仅剩五种处于濒危状态的土著鱼鲤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对于物种产生直接影响,外来物种入侵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日渐深远的影响。最为常见的就是外来物种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导致水土流失。如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引入了很多澳大利亚的桉树,桉树大量吸食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当在一块土地连续种植之后,会使得土壤的肥力越来越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对于桉树造成的情状,当地人甚至称其为“抽水机”、“霸王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海关截获稻瘟病菌避免了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也有效避免了难以防控的粮食危机。然而虽然这次幸运地查获、拦截了物种入侵,但是近些来愈来愈防不胜防的生物入侵不禁让人猜测是否有别有用心之人想借此引发生物战就像去年11月由俄罗斯媒体报道,之后传入中国的一条新闻引发的怀疑那般,“在美国进口到叙利亚供播种的小麦种子中发现40%的麦子含有粒线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战这个看起来比核战“威胁较小”的斗争手段实则不仅生产容易、成本低廉,而且隐蔽性强、突然性大。根据确切的历史记录,世界上首次生物战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亚述人用黑麦麦角菌来污染对方的水源。一战、二战期间,日本“731”部队的细菌战更是臭名昭著。利用生物战来谋取私利,轻则伤害动植物,重则传染病肆虐蔓延,成千上万人面临痛苦死亡的风险,就像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用土拉菌对付德国军队,致使德军10万人丧命那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事件一是输入隐蔽,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才能了解邮件属性,二是时间特殊,地点特殊。长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开展水稻研究的主要地方,而输入的灰梨孢菌恰好是使水稻染病枯死的主要杀手,不禁让人阴谋论一番,产生“外国势力贼心不死,企图投毒以乱中华”之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长沙海关的介绍,此次查获的水稻致病菌株疑似用于科研用途。在之后的调查中,证明这封邮件来自与中科院有合作的一家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机构,而这家机构还在2021年3月和中科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法两国在农业、食品等行业的交流。因为从境外引入微生物审判程序严格复杂,法国方面在输入境内时可能为了节省时间而没有申报。然而这种做法却是违背我国法律和科研规范,好在及时查处,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种生物战、大国竞争愈发激烈多元的当下,对于两株灰梨孢菌的查处拦截并非小题大做。小小的细菌带来的破坏力可能是大大得惊人,只有一丝不苟、明察秋毫之末才能捍卫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百姓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忠义,袁良,王友顺,唐庆.生物战的特点与对策
[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03):172-173+190.

作者:杜仲 初审:新茶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