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地区爆发今年以来最强降水,多市受到影响,其中广州部分地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据气象部门预报,12日-13日深圳市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伴有7-8级雷暴大风,2天累计雨量180-250毫米,局部可达350毫米以上。广东此次强降雨已造成部分地区受灾。

每年入夏之初,都是洪水开始“肆虐”的时候,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统计,全世界每天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十多亿,洪水是最为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我国又是全世界洪水灾害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夏季我国都会有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洪水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除此以外民间还一直传说称“洪灾之后必有大疫”,可这个说法真的有科学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为何我国洪灾频发?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去年我国共发生42次强降雨过程,面降水量659毫米,全年洪涝灾害共造成5901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8.9亿元。由此可见,洪灾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影响之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之所以常年发生洪涝,更多是因为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

洪水的形成与降雨量密切相关,由于我国东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同时又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因此受季风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大陆与海洋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不一样,因此会造成大陆与海洋上空气压不同,从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这类风也被称为季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不同季风的形成

每年5-10月,我国南方主要受东南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尤其是7、8月份,大陆区域地面温度快速升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密度空气,造成近地空气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区域上空压强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压差之下产生东南及西南季风季风。东南及西南季风会给大陆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降雨。在较为极端的情况下,季风还会带来台风。台风中心的风力达12级以上,携带着从太平洋带来的大量水汽,登上大陆之后可产生狂风暴雨,单日造成的日降水量可达100-200mm,严重情况下甚至高达500mm。夏季这种爆发式的集中降雨,极易超出河道的泄洪能力,造成洪涝。

我国洪涝灾害高发区主要包括广东、海南、浙江以及部分华中地区。每年夏季,这些区域受季风影响非常大,也常发生洪涝灾害。

根据气象专家解答,此次广东地区爆发的强降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江南和华南地区持续交汇,冷暖空气对峙时间长,导致此次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是近期受西南方向的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影响,给本次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水过后必有大疫?

洪水过后必有大疫?

“洪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的一个说法,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解释这句话,那就是在洪水产生之后,会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而这类生物更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洪水过后,会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排污管、淹死的动物尸体等在水中浸泡,而这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条件。另外由于洪涝主要又发生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更加快了微生物的繁殖,同时滋生大量蚊虫,传播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相关专家对洪涝灾害后的地下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超过89.66%的水样大肠杆菌超标,另外其它细菌总数以及浑浊度也超标严重。表明在洪涝灾害中,无论是地表水或是地下水,很容易被粪便及微生物污染。同样的,灾后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新加坡曾研究过一项每周累积降雨对手足口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周累积降雨量少于 75mm 时,降雨量每增加1mm,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会增加0.3%。洪涝灾害后的传染病主要以腹泻、皮炎、红眼病以及痢疾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染病的流行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饮用水受到污染。不仅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受灾后的水体还可能受到寄生虫的污染。例如,在1998年我国长江曾爆发过特大型洪水,在这次灾害中,就发生过血吸虫的泛滥。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可通过水体传播后寄生在人体内,人体寄生后会引起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水肿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钉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在那次灾害中,湖北省是血吸虫传播的重灾区,当时的诊断病例多达八百多例,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感染者长时间在洪水中浸泡导致感染,在那年的防疫工作中,防止中间宿主钉螺的的扩散也是重要的防疫工作。

不过现在医疗水平的上升以及人们科学素质的提高,洪水过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已经显得过于夸张了。

因为人们利用现代手段的人为干预能够使得传染病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灾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洪涝引发的极端灾害造成的的传染病发病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更谈不上“大疫”。不过若是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落后,知识面有限,洪灾带来的影响可能确实有这么大。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若遇到洪灾,灾后我们应该怎么科学地进行防疫呢?

灾后防疫,我们该怎么做?

灾后如何防疫,简单来说做到下面这几点非常重要。

一是避免接触洪水

前面说过,洪水可以是各类微生物迅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身体中开放性的伤口接触到洪水,则很有可能被感染;另外浑浊的洪水中可能隐藏着一些尖锐的物体,在洪水中有被划伤从而导致感染的风险,所以在洪涝灾害中,我们最好不要轻易接触洪水。

二是对周边环境、物品做好消毒

洪水过后,被洪水浸泡过的物品可能被污染,潮湿的角落更成为了微生物的临时繁殖“基地”,因此灾后消毒也十分重要。对于家庭消毒,我们可以使用有效氯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漂粉精等)冲洗,作用15-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同时做好室内通风。

三是注意个人饮食

都说“病从口入”,灾后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饮用水也要烧开后饮用,不食用生水,也要常使用消毒剂洗手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国家减灾网《2021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2]白城市洪涝灾害后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监测分析[J]. 内蒙古水利, 2021(02):28-29.

[3]Short term effects of weather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 PLoS One. 2011, 6(2): e1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