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浙江属于沿海地区,海产品种类丰富。因此,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浙江应该不属于碘缺乏地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上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第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系列活动。会上,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桢介绍,浙江省疾控中心对全省1362个乡镇开展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调显示:全省居民生活饮用水碘中位数为2.10 μg/L,以行政村为单位,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均在40 μg/L以下(碘缺乏病地区划定标准),进一步证实了我省均属于碘缺乏地区。因自然环境缺碘无法改变,碘缺乏风险将持续存在。

图注:全省水碘含量分布图

全省碘缺乏病总体处于消除状态

但近年来合格碘盐食用率偏低

浙江省疾控中心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碘盐监测和人群碘营养水平监测,已建立了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碘营养水平监测体系和信息平台。

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我省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95.1 µg/L,处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碘适宜水平区间(100-299 µg/L);8-10岁儿童甲肿率为2.52%,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5%)。

目前,我省普通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所有县(市、区)均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

但是近年来,我省合格碘盐食用率明显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在80%以下,远低于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90%)的要求,其中7个县(市、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甚至低于50%。

浙江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所所长王晓峰介绍,近年来,不少市民在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增多和碘摄入过量有关。于是不敢多吃海产品,有的甚至还特地将家里的碘盐换成了无碘盐。

“实际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增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体检项目中普遍开展甲状腺超声检查,很多微小的甲状腺结节都被发现了。”

王晓峰说,从监测结果来看,甲状腺结节和碘盐摄入没有直接关系。市民还是应该科学补碘,以免碘摄入不足对健康造成影响。

孕妇存在碘缺乏风险

碘缺乏对孕妇和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王桢主任介绍,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碘缺乏病会造成严重危害,而孕妇和儿童青少年缺碘的危害尤其严重。

孕妇缺碘可致胎儿脑发育障碍,严重者可患克汀病,造成不可逆损伤;儿童和青少年缺碘可致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迟缓;成人缺碘可致甲状腺疾病,引起精神不集中、易疲劳等。

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33.0 µg/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适宜量(150-249 µg/L)的下限,并且尿碘水平在150 µg/L以下的县区有60个,占66.7%,提示我省孕妇面临碘营养不足的风险。

调查显示,我省30%的孕妇对孕期补碘的健康知识缺乏了解,仅有16.4%的孕妇认为自己需要食用碘盐,22.5%的孕妇认为食用海鲜即可获得足够的碘,无需再额外补碘。

碘缺乏病防病意识不足

坚持食用碘盐 倡导科学补碘

尽管我省目前已达到碘缺乏病消除状态,但外环境缺碘状况持续存在,如果停止补碘,极易导致碘缺乏。因此,要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我省碘缺乏病持续消除。

目前,有不少居民仍存在无需补碘等认识误区,进而影响人群碘营养水平。

图注: 各种食物对膳食碘摄入的贡献率

根据全省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显示:我省居民碘摄入70%以上来源于碘盐,仅不足20%来源于海产品。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盐碘是膳食碘的最主要来源。在目前的传统膳食结构中,我省居民仍然需要通过食用碘盐为主来防治碘缺乏病。

省疾控中心专家倡议,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孕妇)应坚持食用合格碘盐(25 mg/kg),推荐孕妇选用孕妇专用碘盐(30 mg/kg),并在坚持食用孕妇专用碘盐的基础上,同时食用富碘的食物进行辅助补碘,并适当增加动物类蛋白质的摄入。

此外,儿童青少年也是补碘的重点人群。建议学校食堂应加强食用盐管理,确保学校食堂供应和使用合格碘盐,切实落实学生精准补碘措施。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任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