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5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受邀介绍今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会上付凌晖提到,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4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6.1%

会上付凌晖给出数据详细介绍了1-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

1-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3%,比1-3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3%、5.5%。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2%。

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25799亿元,同比增长7.9%。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2.9%,进口增长18.6%。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疫情对经济不利影响是阶段性和外在的

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会上各媒体纷纷将提问聚焦于此。

付凌晖应询表示,就像北京最近气温波动改变不了总体回暖的趋势一样,疫情冲击给4月份经济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他分析称,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4万亿,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提到,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农业看,目前冬小麦的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从能源来看,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

他指出,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4月份,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

“相信二季度仍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二季度经济是否可能负增长?对此,付凌晖表示,从目前来看,4月份当月主要的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了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整个经济运行会下降。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持续发力,我相信二季度仍然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针对外资机构看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效果逐步显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地区,复工复产也是有序推进。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经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

二是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三是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线上消费和升级类消费仍会成为消费的重要支撑。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出现下降,但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消费恢复步伐会加快。从疫情发生以来的经验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常生活秩序得到恢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会得到较快释放。

文/本报记者 李岩

统筹/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