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越南,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抓到重点,或者说没有看清真相。看遍了全网,大家都在说,越南的高速发展,越南股市的长牛行情,我国制造业的迁移,这些统统影响不了我们的发展。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重点,重点是,高端制造业迁移走之后,高科技到底有没有留在我国本土?低端制造业迁移走之后,劳动力怎么办?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抓一抓这个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一点,越南能够被拿出来和我国对比,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说明越南的成绩以及迁移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越南和我国的部分关键数据对比,这样让我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截止2021年末,我国总人口14.126亿,越南9850万。陆地面积呢?我国960万平方公里,越南32.96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人口密度来算的话,越南的人口密度差不多是我国的2倍。

2021年我国GDP为17.7万亿美元,越南为3626.19亿美元;人均GDP就是分别为1.253万美元和0.368万美元。劳动力人口分别为8.82亿人和0.562亿人。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劳动力人口,在当前阶段,越南都很难和我国并论。而越南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也注定无法承接大规模的低端制造业转移。

再来简单对比下经济数据。2021年我国进口总额2.69万亿美元,出口总额3.36万亿美元,顺差6700亿美元。越南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322.5亿美元和3362.5亿美元,贸易顺差40亿美元。

通过上面的这些数据,你是不是觉得很惊讶?!越南当前的经济水平和硬件设施,怎么会被拿来和我国进行比较?完全不是一个体量上的经济体。

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越南的优势。越南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或者说东南亚最大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能够吸引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答案就是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地理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工厂的工人月薪大概500美元。印尼大约300美元,而越南大约只需要250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孟加拉、柬埔寨等国,人力成本更低。

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越南的地理位置也较好,港口城市较多,提升了物流贸易的便捷度,同时紧邻我国,在不需要过多运输成本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利用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直接面向我国这个大市场,既便于进口,也便于出口。

以上的主要原因,让越南承接了我国的部分制造业转移。但回到开头,无论是低端的制造业转移还是高端的制造业转移,转移到哪里都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转移后的产业,我们有没有把核心技术留下来?

今年以来,网络不断爆出有外资高科技企业撤离我国的消息。

1月25日,中国芯片行业传出消息,美国存储芯片企业、也是全球存储器行业巨头的镁光,正在解散超过100人的上海研发中心DRAM设计团队,并给部分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至美国的选项。随后,镁光证实,其DRAM工程团队决定从上海设计中心撤出,相关过渡工作预计将在2022年12月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也有全球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简称TI)撤离并搬往印度的消息。实际上,最近几年来,从手机厂商到芯片企业,高科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新闻逐渐变得频繁起来,而承接这些高科技转移的,基本均是东南亚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撤离之所以引起震动,是因为这些产业不同于低端制造业,而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问题就在于,要走留不住,但产业走了,我们有没有学到相关技术?

在大约40年前,我国确定了“以市场换技术”的重大方针。这个方针主要源于我国希望在减少支出的同时,达到引进先进技术和提高对外资吸引力的双重目的,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技术引进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汤姆斯.墨菲,问了我国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只谈技术引进,而不谈合资经营?”这个问题在当时引起了高度关注,最终在最高层的拍板下,合资经营、以市场换技术的重大方针被逐步推上前台。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市场换技术的重大方针在引进外资方面确实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全线占领,导致对本土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截止1996年底,在移动电话和传呼机市场上,摩托罗拉、爱立信、NEC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轮胎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市占率也超过60%;其他的各行各业,也大多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也在酝酿和铺开,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以市场换技术”的声音和文件,已经逐渐在淡化并退出舞台。

所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以市场换技术”的正常流程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四个环节也是我国最开始设想的一套完整流程。但是现实情况是,至今仍有部分产业,仅仅停留在了引进环节,并没有走到后面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一般来讲对于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都会设置很高的壁垒,并且基本会将最核心的研发保留在本土,而海外只是作为边缘或者淘汰技术的研发和转移,抑或只是在海外进行低端制造。

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产业转移不可怕,转移到哪里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产业转移后,技术有没有留下? 我相信大家心里到现在也基本有了答案。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自己!

所以说,比产业转移更可怕的,是在失去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没有在技术创新层面积累任何建树。

另一个问题,低端产业转移后,劳动力怎么办?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细数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引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变。而这些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必然会取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那么最容易被取代的,是哪些劳动力呢?

如果将我们的社会分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维度,最容易被取代的并不是低端劳动力,而是中端劳动力。比如很多年前已经广泛使用的ATM存取款机,替代了部分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因为银行柜台相当于中端劳动力,且工作重复性高,成本偏高,这部分劳动力是最容易被取代的。

本质上未来的机器人能否取代劳动力还是取决于成本和效益。而低端劳动力由于成本低廉,反而是不太容易被取代,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于取代成本。而劳动力被取代后,我国才有可能保持劳动力优势,吸引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以呢,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今天就聊到这吧,感谢观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