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主力舰”的新一轮大型化:055驱逐舰装备升级
近日有曝光055驱逐舰配备了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新式“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具备打航母反舰能力,被戏称为“东风”上舰。已有第八艘055级驱逐舰下水。水面“主力舰”的发展史上,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型化。
从风帆舰时代到一战,主力舰的特点就是大型火炮为主要装备。风帆时代主力舰就是战列舰。到铁甲舰时代,在20世纪上半叶,“主力舰”包括战列舰和万吨以上的巡洋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过战列舰大型化的军备竞赛,列强争相建造近两万吨的无畏舰,因为大型化的战舰可以容纳更新式的、威力更大的火炮。这是第一轮水面主力舰大型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有很多是万吨以上,但没被列入“主力舰”范围。二战是航空母舰大显身手并使大型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二战中潜艇发展也很快,海上作战力量多元化,“主力舰”一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航母才是二战后真正的“主力舰”。二战后美国继续推动航母的大型化进程,更大的航母可以容纳更多的战斗机和新的技术装备,而传统的主力舰品种像战列舰和巡洋舰衰落并被封存、淘汰。为航母护航,驱逐舰和护卫舰足够了。密苏里号战列舰封存在夏威夷,就像一具庞大的霸王龙化石。各种重炮巨舰反倒进入轻型化的进程。
二战后出现的导弹上舰,不断提高战力的要求使更多新装备上舰,重启了水面舰艇的大型化,巡洋舰复活,但美苏水面舰队发展思路仍然有很大差异。
苏联晚期航母与导弹战舰的大型化并重,在上世纪60年代同时设计大型航母和巡洋舰。设计导弹巡洋舰目的不仅为护航航母,还要“导弹打航母”。大型导弹巡洋舰和大型航母的组合就是冷战中的水面“主力舰”组合,很像是二战前巡洋舰和战列舰的组合,前者负责各种掩护,并兼部分打击任务,也可单独组队完成交通线作战,后者负责主要的火力打击,两者联合完成海上对决。
80年代苏联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首舰建成,这是战后最大的巡洋舰,《简氏防务周刊》称之为战列巡洋舰,解体前又完成两艘。苏联解体前光荣级导弹巡洋舰也造了3艘。此类导弹巡洋舰追求的是全能武库舰的标准。苏联导弹巡洋舰都超过万吨,如在20世纪上半期都算“主力舰”。假设苏联没有解体,到90年代末,按照计划进行,可能至少会有至少4支由大型化的航母和导弹巡洋舰为主力的联合编队出现,形成均衡海军。苏联发展导弹巡洋舰打航母的作战能力,和它需要挑战美国航母制海权有关。今天我们也可能面临类似课题。
相比之下,美国一般不把“导弹打航母”当作水面舰种的重要设计指标,整支航母编队都是围绕航母及其舰载机来打造。美国是在苏联的竞争刺激下才发展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设计首先是为航母护航服务,吨位都不到万吨,只能算轻巡洋舰,连神盾驱逐舰的吨位和战力都比它大。它到1983年才服役,在海湾战争中充当了重要的导弹发射平台。这不像是二战前的巡洋舰一定强大于驱逐舰。目前提康德罗加的淘汰早已提上议程。
大型导弹巡洋舰有其自身优势。导弹巡洋舰载弹量大,可执行反潜反舰、防空和对地打击多种任务,独立性和战场生存能力较强。有些作战任务,包括对某些陆地目标实施高强度持续打击,甚或打击敌军航母,不一定出动航母,导弹巡洋舰也可以做到,再加上不需要出动飞机和大型补给船,防御能力强,损失风险和护航、作战成本也低一些,但是替代航母还是做不到的。航母舰载机的能力比舰载导弹更丰富。
因此,发展航母和大型导弹巡洋舰的编队在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055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1.25万吨,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实际上是导弹巡洋舰的状态,接近全能武库舰和水面“主力舰”的状态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航母的护航任务,也能产生对敌军航母和舰队的更大威慑,争夺制海权,执行反介入战略。
举报/反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