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融合”研讨会召开。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所主办,面向全国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近5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科融合推进“双新”工作开展,是成都教育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与落实,以学科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强调,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又主动跨界的一种学习活动,其前提是坚持学科立场。“双新”背景下的学科融合应作为一种积极稳妥的教育改革实践,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系统化、结构性学习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上,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成都七中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分别进行了题目为《心怀“蓉”耀,“城”就梦想(Chengdu Makes Dreams Come True)》《大美锦官城 生态东安湖》的学科融合示范课展示。成都七中教师陈晶晶、冯荷展示了一节高一语文和英语融合课,利用项目式学习探索两个学科的融合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教师李晓霞、沈玲展示了一节高二班级的地理和生物融合课,课程结合围绕东安湖体育公园这一鲜活的课程资源及其所蕴含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东安湖的功能、结构和稳态。这一探究任务既需运用生物学科《稳态与环境》中的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也需用到地理学科《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水环境》中的水循环相关地理原理,甚至还关联着物理、化学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不同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了跨学科解决问题的创新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对两节跨学科融合课程进行点评。他指出,中国目前的强国战略,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大融合求大发展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路径。接着,他从课程的内容、方法、目的目标进行了细致剖析,指出两节课在跨学科融合方面实现了四个基本思路:一是回到现实场景,探寻真实问题;二是寻找学科交叉之处,开展学科融合;三是围绕共同核心观点,设置课堂任务;四是设计序列化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同时,他围绕为什么强调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什么、如何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三个问题展开了理实兼备的指导,寄望高中跨学科融合超越凑而合,走向融而和。

据介绍,本次活动围绕城市的发展与梦想,城市生态等鲜活学习情境,探究通过学科融合着力培育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创新人才的路径与方法,进一步深化成都市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

“学科融合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国家未来教育人才培养作为目标,突破应试教育局限,架设沟通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桥梁,致力于在继承历史中创造未来,在创新中延续历史,在实践应用中创新理论体系,在理论创新中继承历史优良传统。”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作为“双新”示范区,各学校通过学科融合实践探究,构建并完善高中教学体系,是推进成都市高中“双新”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和机制探索的有益尝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赵子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鹃 图片 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