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主要任务

围绕主导功能强化、重点区域开发、人民生活需要,按照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运行保障体系补短板、扩能力、提水平,显著提升基础保障设施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一)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现代高效的轨道交通。建成京滨城际、京唐城际,加快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畅通便捷。加强与中心城、新城、重点功能区连接,改造提升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整体提升市郊铁路通密线。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建成站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站内铁路与地铁安检互信,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同步推进城市航站功能建设。

栏1 枢纽型轨道交通体系

构建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不同层级轨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节点推动城际交通(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和城市交通(M6、平谷线、M101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以及区内公交线路等)转换。加强与中心城区、各新城间的快速便捷联系,建设“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网(“七横”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副中心线、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三纵”指M17线、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建设“六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六横”指京秦高速西延、潞苑北大街、广渠路东延、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京哈高速、京津高速;“两纵”指东六环、东部发展联络带)。

专栏2 “主副”间交通联系

1.轨道交通

2025年底,将实现主副之间“一快三普一市郊”的交通格局(“一快”:平谷线;“三普”:6号线、7号线、八通线;“一市郊”: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构建与中心城“半小时”交通圈。

2.骨干道路

主副之间规划7条交通通道:朝阳北路、朝阳路、京通快速-通燕高速、广渠路-广渠路东延、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观音堂路

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疏解过境交通压力,研究利用“京哈高速-京秦高速-东部发展联络带-怡乐西路”作为区域过境通道,积极推动通燕高速降级,打造城市副中心外围疏解环线。加强与周边新城联系,建成通马路提级改造工程。加强重点乡镇与副中心联系,实施张凤路、漷小路、九德路改建等南北向主干通道。加强重点乡镇间联系,建设孔兴路、漷于路、漷台路等工程,提升公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实现与中心城交通联系提质增速。畅达主副联系,完善“两快三普一市郊”的轨道交通体系,建成市域快线平谷线、17号线(城市副中心段)和6号线南延,实现1号线与八通线无缝换乘;推动平谷线实施大小交路等差异化运营组织模式,打造速度快、站间距长、多种列车搭配的通勤走廊。优化城市骨干路网,全面完成广渠路东延工程、京哈高速拓宽改造,推进京秦高速西延、姚家园路东延、观音堂路等项目建设。

加强与北三县交通一体化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轨道交通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线路通车运行,解决中长距离出行难题。强化道路互联互通,打通交通断点,加强与大厂、香河骨干道路对接,推进厂通路、通宝路、石小路、武兴路拓宽升级及跨河桥梁建设,率先破解交通瓶颈。坚持公交优先,优化进出北三县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开通大站快车,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二)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构建内部轨道交通骨架体系。推动构建“环形+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M101线达到通车条件,开工建设M102线,储备M103线和M104线,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能力。加强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及城市功能一体化规划建设,以轨道站点为核心,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商业、产业、居住等城市功能,与周边建筑形成便捷有效连接,打造站城融合新典范。

持续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网,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和交通需求,科学施划公交专用道100公里(双向),初步形成快捷便利多样化供给的公交服务体系。建设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微循环公交系统规划布局,发展多样化公交服务,持续增加、开通一批定制公交线路,打造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

有效改善接驳换乘条件。优化交通转换衔接,推动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基本建成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3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西区2个中心站,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公交站点与新建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建设,实现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打通堵点、断点,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的慢行大网络,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建设260公里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规划建设“城市风轮”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示范项目,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让绿色出行成为生活新风尚。到“十四五”末,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三)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建设便捷畅达的道路交通。加密内部路网,实现高效循环,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潞苑二街等东西向干道,完善怡乐西路等南北向干道,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完善老城区次支路系统,加强堵点整治,增强通勤能力,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加快建设九棵树中路,提升京榆旧线跨北运河东西向干道通行能力,基本形成老城区“十横六纵”的骨干道路体系。优化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加强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区域内外交通快速联系,保证重要功能节点对外交通出行,打造城市景观大道。

专栏3 城市副中心“十一横九纵”城市干道体系

“十一横”:潞苑北大街、朝阳北路-潞苑二街、潞苑南大街、通燕路、新华大街-召里大街、玉带河大街-兆善大街、广渠路东延-运河东大街、怡乐中街-九棵树东路-京津公路、怡乐南街-云景南大街-小圣庙街、万盛南街、云瑞南街-施园街。

“九纵”:金榆路-怡乐西路、商通大道-通惠北路-翠屏西路-九棵树西路、通顺路-新华北路-九棵树中路、滨榆西路-东关大道-故城东路-颐瑞东路、潞苑东路-芙蓉东路-潞阳大街、东六环西侧路、通怀路-通济路-张凤路、春明西路-通济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

专栏4 老城区“十横六纵”城市干道体系

老城区规划城市干道网为“十横六纵”布局,到2035年规划道路总长度为408公里,其中规划干道总长度145公里,街区道路总长度263公里。现状为“九横四纵”路网布局,干道网现状里程达到125公里,规划实现率86.2%;街区道路现状里程达到149公里,规划实现率56.1%。东西向骨架路网已基本搭建完成,京榆旧线跨北运河通道尚未实现规划,但对整体路网影响较小;老城区“六纵”中两条纵向干道(怡乐西路-金榆路以及九棵树中路)尚未打通。

“十横”由北向南分别为:潞苑北大街、朝阳北路/潞苑二街、富河大街/京榆旧线、通燕高速、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运河大街、云景南大街、群芳中二街和万盛南街。

“六纵”由西向东分别为:怡乐南街、通惠南北路、新华南北路、东关大道/玉桥中路、芙蓉路、六环西侧路。

建立供需平衡的静态交通系统。规范停车秩序,适度补足基本车位缺口,推动通马路交通枢纽停车场、环球影城北停车场、土桥地铁站停车场、芙蓉东路停车场等7个停车场建设。在老城区采用共享车位、适量施划路内停车位,试点研究利用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创新停车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等专用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推进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全面实现路内路外停车规范管理。建设停车换乘(P+R)设施和智慧停车平台,科学诱导停车。适度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利用智能技术手段规范停放秩序。

想了解更多通州以及环京、北三县最新消息、投资置业,微信搜:通州君(微信IDtongzhouguo)

觉得不错,请点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