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圣人,有人说他是晚清时期最善于伪装的恶人。

近一两百年以来,也有不少的专家学家对曾国藩的一生进行剖析和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两极分化,批判者会将曾国藩批判到一无是处,而颂扬者则会将曾国藩抬到儒家圣人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曾国藩或许是圣人,也或许是恶人,从不同的角度必然会看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曾国藩是一个既白又黑的人,他拥有的其实是“双面人生”。

自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向全国范围蔓延,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曾国藩奉旨在湖南组建团练湘勇,为了尽快平息匪乱,曾国藩在长沙设立审案局。

审案局的主要作用,就是肃清当地的匪患,换句话说,审案局就是一个维护治安和稳定的特设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因为曾国藩虽然是湖南本地人,但他当时不属于掌握地方实权的官员,湖南本地的衙门也并不听从曾国藩的调配,所以曾国藩做事受到了诸多的掣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干脆绕过原有的衙门体系,自建了这么一个“审案局”。当然,这个所谓的审案局,也获得了朝廷的默许,奉行乱世重典的曾国藩,开始利用审案局实施自己的雷霆手段。

他秉着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审案局处决了一两百个被抓的犯人,其中有不少是身份存疑的普通人,当地百姓一听到审案局三个字就闻风丧胆,再加上后来与太平军战斗时曾国藩的湘军多次施行屠城的暴行,曾国藩也因此获得了“曾剃头”的恶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许多批判曾国藩的人,认为他除了凶残好杀以外,还是个虚伪卑劣之人,比如他很好色但又以儒家君子自居。他的日记中甚至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意思就是他曾在下属纳妾的大喜之日,竟然大白天思淫欲,欲对友人小妾行轻薄之事。

除开大白天“狎亵友妾”之外,曾国藩还一直强调自己“戒色自律”,但却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纳娶了一位年轻女子,这些事情,也经常被当作曾国藩“恶”的证明。

有种说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说曾国藩是“白天做坏事思淫欲做曾剃头,晚上写日记戒色当圣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白天当恶人做曾剃头,是指曾国藩的审案局滥杀无辜,还有打仗的时候喜欢屠城,并且虚伪好色。

但是一到晚上,曾国藩就会独自坐在书房里自我反省,并且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把白天做过的事情反思一遍。他曾表示自己“带兵以杀为业,择术已自不慎”,其实曾国藩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就像胡林翼对他说的一句话: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站在曾国藩的角度,为了维护君臣父子、忠孝廉耻的儒家准则,他也不得不做一个被人痛恨的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而关于虚伪和好色,曾国藩也在日记当中有过多次懊悔的记录,比如酒后轻薄下属小妾的事情并非后人杜撰,而是曾国藩日记中亲笔写下的真人真事,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痛骂自己是禽兽,并发誓要戒色律己。

所以有人评价曾国藩,说他是白天做坏事,晚上做圣人,曾国藩的人生,其实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他有着自我矛盾的双面人生,就如善恶会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样,只不过,对于历史人物而言,功过是非,都只能任人评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