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患病人数超过4亿。

高血脂被称“百病之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说,高血脂的常见危害如下:

危害一:导致血管硬化

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

危害二:导致冠心病

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会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冠心病。

危害三:导致高血压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还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促使血管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危害四:导致脑卒中

患高血脂后,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卒中。

危害五:导致肝功能损伤

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损伤肝功能。

危害六:导致胰腺炎

高脂血症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胰腺炎发生风险越高。

危害七:导致人体衰老

高血脂会导致肌体形成大量自由基,损害人体细胞,加速人体衰老。

危害八:导致肥胖

过多的脂肪出现在血液中,容易在皮下和血管壁周围大量沉积下来,造成肥胖。

危害九:导致抵抗力下降

高血脂会降低人的抵抗力,容易受病毒和细菌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否已经存在高脂血症,想要血脂正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以下4类食物的食用量。

1.少碰盐:每天不高于5g

盐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轻体力活动的一般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低于5克(不到一啤酒瓶盖),相当于约2000毫克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款话梅的营养成分表

此外,还要当心食物中用的隐形盐,学会看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如上图某款话梅每100克的钠含量是非常高的。对于调味品、味咸或甜的零食,都要少吃。

对于夏季户外劳作、出汗多的人群,由于体内的钠含量会随着汗液逐渐流失,具体摄盐量可遵医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限制添加糖:每天不高于25g

研究发现,在导致高血脂的因素中,吃糖多比吃肉多更危险。过量的添加糖会造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病变加快。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一般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日常应注意少摄入甜饮料、甜品、糖果等高糖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限制精白米面

白米饭、白米粥、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等等,这些主食加工得太精细了,血糖指数高,食用后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日常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加入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五谷杂粮里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要注意,土豆、山药、芋头、藕等食物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可把这些食材当作主食,若当蔬菜食用摄入过多会加重病情,比如土豆丝盖浇饭这样的吃法,相当于吃了两份主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少碰动物脂肪及内脏

动物脂肪和内脏富含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过量食用对血脂不利。

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禽、瘦肉,不吃肥肉、虾头和蟹黄这些地方,不喝浓肉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注意多补充降脂这一“酸”,研究发现,如果人体的营养不足,血脂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就容易引发高血脂,同时加速血管的老化,所以日常调理高血脂,适当地补充营养物质很重要,比较被心内科医生认可的营养素是枫烯鲨酸。

这里说的酸,可不是酸味的酸,而是含有枫烯鲨酸类的营养物质,因为它内含的α–亚麻酸是被推荐用于心脑血管二级预防的一种营养物质,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而且来源于天然提取,可谓高血脂患者的“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