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插秧人倍忙。东坡区乡村田间禾苗青青,插秧机不停在田间穿梭,村民们正忙着栽种水稻秧苗,一幅春耕的田野美景跃然其间。在复兴镇山祠村万氏虾场的稻虾基地内,工人们同样忙着插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虾塘内还能种水稻?”面对记者的疑问,山祠村万氏虾场负责人万刚给出了解答。稻虾共生,是近年新生的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工程和管理措施,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淡水小龙虾,实现水稻和小龙虾的互利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水稻生长期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出的稻米品质能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同時,水稻根系可以净化水质,茎秆和叶片又能为小龙虾提供遮阴的场所。另一方面,小龙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以稻田间的杂草和害虫作为食物,由此避免田间杂草争夺土壤的养分,且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另外当小龙虾在田间活动时,会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助于增加秧苗根部的含氧量,它的排泄物则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丰产。”万刚告诉记者,“每年5月,田里开始载种水稻,与虾共生。10月,水稻快成熟,放水干田,种虾入水沟。水稻收割后,田里再灌水,让小龙虾繁殖、育苗、长大,到来年3、4月上市。”稻虾共生模式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季双收,也促进了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刚和家人正在虾塘内捕捉小龙虾

看着万刚家的水稻、龙虾越卖越好,附近的村民也纷纷前来取经,学习稻虾种养经验。山祠村党委书记周艳容说:“近年来,小龙虾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美食,其价格也不断看涨,这给龙虾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稻虾共生具有转型快、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山祠村已经发展了5、6家养虾户,他们利用原有稻田实现稻虾混养,面积也达到了400多亩,小龙虾产业逐渐发展。”

来源:东坡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