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是静态语言,在编写代码时,就对类型有严格的要求,一旦类型不匹配,就有可能编译失败。

因此在写代码时,就要经常用到类型的转换,这些知识点,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经常要通常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

今天我总结了四种日常开发中最经常遇到的类型转换方法,吃透后就可以自由地进行类型转换。

# 第一种:显式类型转换

# 第一种:显式类型转换

使用对应的类型函数进行转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使用 int16 就可以将 int8 类型的对象转为 int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举个例子,先将 string 类型通过 []byte 类型函数转为 []byte (等同于 []uint8),最后又使用 string 类型函数将 []byte 转回 str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自己定义的结构体和接口类型,但要注意的是,仅能用于将结构体类型转换接口类型,而不能将接口类型转为结构体类型。

这边也举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二种:隐式类型转换

# 第二种:隐式类型转换

隐式转换,是编译器所为,在日常开发中,开发者并不会感觉到发生了变化。

隐式转换以下面两种情况最为常见,非常简单,我直接以截图加标注说明就行了,不再长篇大论。

函数调用时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函数返回时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三种:类型断言

学了上面第二种方法后,我们已经知道下面这段代码,肯定是会编译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当然是不能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经过 demo1 函数后,s1 会被隐式转换成 interface{} 类型,而 demo2 函数的参数类型要求为 Student,因此类型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方法也相当的简单,只要使用类型断言一下,就能实现静态类型的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有新手,还不了解类型断言(Type Assertion),我这边再简单介绍一下。

类型断言可用于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某类型。

这其中包含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该对象是 T 类型(struct 类型),则断言该对象是 T 类型,就能断言成功。

第二种情况:该对象是 I 类型(接口类型),则断言对象是 T 类型,也能断言成功,并且返回一个静态类型为 T 的对象,也相当于类型转换了。

倘若类型断言失败,则会抛出 panic,使用的时候,请千万注意处理。若不想让其抛出 panic,可以使用另一种断言语法。断言不是今天的主题,这里不再展开,更多具体内容,请查看我以前的这篇文章 (27. 说说 Go 语言中的类型断言?),写得非常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类型断言并不能用于两个通用类型的相互转换,只能用于将静态类型为 interface{} 类型的对象,转为具体的类型。

# 第四种:重新构造对象

# 第四种:重新构造对象

在之前的教程中(34 图解:静态类型与动态类型),我使用图解,详细地解释了 Go 语言中的静态类型与动态类型。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如下这种定义变量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路变通一下,这个知识点,也可以应用于类型的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四种类型转换方法,如果你有更多的原生类型转换方法,欢迎后台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