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墩遗址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一组陶球,文物说明牌上写着“用于狩猎”。这不禁让人产生几点疑惑:这些比乒乓球还小的实心陶球如果是用于狩猎,狩猎对象是麋鹿、野猪这些大型动物,还是野兔、野鸡以及鸟类这些小型动物?是徒手扔出,还是配合弹弓、抛石索等工具使用?狩猎“皮糙肉厚”的大型动物,无论是徒手还是借助工具抛出,小巧的陶球显然杀伤力不足,还不如烧成粗糙的“板砖”来得有用。如果作为弹丸用来打鸟、打野鸡,随手捡个石子、螺蛳,岂不是更方便?毕竟就当时社会生产力而言,陶器是比较“高端”的器具,制作陶球也算是个“大费周章”的事情。那么,假如陶球不是用于狩猎,那还有可能是用于什么呢?

查阅资料发现,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球都比较多,大小、样式、用途各有不同。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与青墩遗址的历史文化年代相近,也出土了陶球,后来经过专家鉴定为单孔陶埙,是一种原始的乐器。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球多有花纹装饰、钻孔,常为空心有核、摇之有声的陶响球,可能用于文体活动或者是玩具。古代东夷的一些部落中,有在口中含陶球的习俗,“口颊含球”的习俗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较为常见。

目前,青墩遗址发掘收集到的陶球数量比较多,共出土陶球75件,虽然大小不一,但直径2—3厘米的最多,最小的直径是1.6厘米,最大的直径是4.2厘米,均为实心。跟南边的河姆渡文化、西边的大溪文化、北边的大汶口文化相关遗址出土的陶球相比,哪个更有渊源呢?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是空心有孔的陶球,能吹出声音,而青墩遗址出土的陶球显然不能作为吹奏乐器使用。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球制作精美、工艺复杂,与青墩遗址出土的陶球风格迥然。相比较而言,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球大小、形态与青墩遗址出土的陶球最为接近,其用途或许更为相近。

青墩遗址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目前仅发掘515平方米,占比不足1%。在已发掘的区域内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98座,绝大部分墓葬头向均为向东或东偏南。古人对葬制、葬俗非常重视,墓葬头向是葬制、葬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分布规律可以说是探讨不同人群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纵观青墩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期,长江以北沿海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虬庄文化等都是以东向为主,而长江以南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等都是以南向为主。可以初步认为,青墩遗址的古人类与生活在长江以北沿海地区的东夷部落渊源更为深厚。因此,青墩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有相似之处就不足为奇了。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繁衍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对于一个氏族来说,提高人口数量、扩大族群规模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球一般置于墓主的颔骨间,即含于死者口中,且含球的死者大多为女性。有专家指出,这一风俗印证了东夷族人的“鸟崇拜”,他们以凤鸟或代表太阳的“三足乌”为图腾,认为女人口中含象征鸟卵的陶球有利于生育。青墩古人也许就像东夷部落的其他族群一样,用“口含陶球”的方式,祈求氏族子孙繁昌。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设想,将来也许有一天,青墩遗址迎来大规模发掘,在它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的时候,我们将重新认识青墩文化,还原更多的史实真相。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