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历史,鉴往知今,启迪未来,这是博物馆承载的使命。博物馆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形象代表,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与城市同频共生。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兴起,南京博物馆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数量与质量双双提升。目前,南京市已经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有65座,国家等级博物馆总数和占比均为江苏省第一,涌现出了一大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多元丰富的博物馆。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值此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副馆长、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接受了凤凰网江苏的专访,围绕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焦点关系,一同探讨了何为“博物馆的力量”。

释放“博物馆的力量”,打造文博育人阵地

进入新时代,博物馆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参观、研学以及博物馆文创产业等需求层次也不断深化、叠加。那么博物馆如何肩负起弘扬历史文化,教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发挥文化育人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对此,吴阗馆长表示,2015年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了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博物馆策展人员也要有服务的意识,不能为了办展览而展览,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这就要求策展人员,不仅要研究学术还要研究社会与市场。当然,因为博物馆属于非盈利性,我们研究市场的诉求和单纯的盈利性组织不同,更需要体现我们的公益性的社会属性,但是公益并不等于免费。免费的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而更高层次、更有个性、更有特性的需求,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发创作。

让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让博物馆成为孩子喜欢去、长知识、育品德的重要场所,南京市博物馆早有实践。2018年,南京市博物总馆牵头成立“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合作联盟”,构建中小博物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整合区域文博资源,共同探讨发展思路,在陈列展示、人才交流、文创开发、社交科普、科研访学等领域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南京市博物馆研学团队以文化、历史为基础,历经近一年的策划,推出了“太白之旅”研学项目,项目依托南京都市圈,以李白的诗歌为串线,寻访与之相关的人文景点,考证遗迹遗存,学生们不仅能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实地探访李白当年写诗的地方,体会他写诗时的所见所感和当时的心情和社会背景,也能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学中发觉中华诗词的优美,开启“第二课堂”。活动结束后,不仅收获了专业认可,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

立足文物资源优势,点燃博物馆服务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博物馆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参展逛展的热情依旧不减。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线下活动安全开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云上”发力,组织各种线上直播、展览、讲座等活动,为文化遗产插上数字翅膀,以新的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需求。在后疫情时代,南京市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更多精美文物走进百姓生活,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博物馆呢?

如吴阗馆长所说,博物馆的力量核心就是文物的力量,文物是中华民族整个发展演变、前进过程中的见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价值。发掘凝固在文物上的一种精神,才是发挥它真正意义的所在。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找准与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契合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才是推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破圈”的根基所在。

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被“唤醒”,让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够穿越时空,实现古今对话。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博物馆推广应用日益加快,博物馆展览主题更加鲜明,内容不断拓展,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数字化体系建设,推动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用科技让博物馆“亮起来”,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更大程度上挖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让博物馆的力量充分释放,赋予人们更多的文化力量,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吴阗馆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建设“博物馆之城”,南京蓄势待发

博物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仅只是一座展示历史、文化、艺术的场所或城市地标,更是展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京市依托丰厚的文博资源,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发展,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

近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规划》指出,到2025年,古今交融的“博物馆之城”南京将力争新增100座备案注册博物馆,孵化100座类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力争新增国家等级博物馆5座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原创展览和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展览300个以上。

“互联网无需远行,无需久等。网络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充分利用网络来宣传博物馆、宣传文物、宣传展览以及各种活动,这是很好的渠道。未来,博物馆应该勇敢地拥抱网络时代,充分的利用网络的力量,但当然也不能一昧地追求热度,也要坚持自我特色。比方说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正确、准确解读需要坚持,这也是坚持守正创新,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对于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吴阗馆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南京市博物馆蓬勃发展,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加强,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赋彩小康社会和百姓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南京市博物馆将继续深挖和阐释文物价值,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博物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