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一页蔡元培信札,上款恂儒,一时不知何人,先释读如下:
恂儒先生足下:
前奉惠片敬复,想荷鉴及。尊大人遗墨敬于别纸题词,请是正。并乘陈伯弢君(汉章)赴沪之便托其携奉,陈君深于汉学,已代乞加墨,想先生所许可也。
专此
敬请著安
弟蔡元培 敬白
十二月廿六日
蔡元培致“恂儒先生”信札。
信中提到陈伯弢。陈伯弢即陈汉章(1863-1938),宁波象山人,曾与章太炎一起就学于俞樾门下,精擅经学、史学,入民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是个满腹经纶的旧学人物,因此蔡元培在信中说他“深于汉学”,于是“代乞加墨”。所谓“代乞加墨”,据信中信息,就是上款人恂儒请蔡元培为他父亲的遗作手迹题字,蔡题毕请有“赴沪之便”的陈汉章带还,同时也顺请陈君题写了一段。
这是一段翰墨因缘。“读秀”上查“恂儒”,竟见李宣龚的诗,题为《为恂儒道兄题其先德志伊先生遗墨》,刊登在1920年第17卷第24号《东方杂志》上。
诗题透露了“恂儒”父亲的大名——志伊先生。再查“志伊”,裘廷梁《可桴存稿》有《跋孙志伊先生读书札记》一文,云:“孙君恂儒,出示其先君子志伊先生读书札记数十则,《诗》《春秋》《论》《孟》皆有之。恂儒又言先生治经喜考据,而以义理为归,所著《禹贡汇解》,今将上之清史馆,方录副未竟云。”
熟悉E考据的都知道,到此已进入尾声——在“读秀”输入“孙志伊+恂儒”,已能精准考出,孙志伊大名孙櫆,江苏无锡人,同治四年(1865)秀才,子恂儒即孙毓修。
孙毓修(1871-1923),字星如,一字恂如、恂儒,号留庵,自署小绿天主人。幼承庭训,后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师从缪荃孙,精版本目录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1907年入商务印书馆,协助张元济创建涵芬楼、刊印《四部丛刊》,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人物。孙毓修比蔡元培小三岁,《孙毓修评传》作者柳和城先生认为,早在1912年,蔡元培即读过孙的《图书馆》一书。但查《蔡元培全集》《蔡元培年谱长编》,均未见关于此札的相关记录。
追查似乎到此可告一段落了,但我还有点不甘心,于是在“雅昌”输入“孙志伊”。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册《吴昌硕、沈曾植、蔡元培等题孙志伊遗墨册页》跳了出来。该册页有四十开,吴昌硕篆书引首“无锡孙志伊先生遗墨”,落款戊午暮春。戊午是民国七年(1918),九十七年后的2011年6月,这本册页出现在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的春拍上,估价20-40万,流拍;2013年再现于西泠印社春拍,36.8万元成交;翌年被转手,在上海驰翰秋拍,以48万元成交。
雅昌艺术网上的图片不清晰,向拍卖公司要了原图。大图打开,历史扑面而来。该册页计四十开,吴昌硕引首之后是沈曾植的章草题词“学林一叶”,然后是正文,即孙志伊遗墨,有十二开,基本是读书笔记,也有便笺、杂稿。之后就是题跋,二十二开,打头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题跋。
吾友孙君恂儒,精研旧学,广吸新知,所著各书及小品文字之揭诸杂志者均雅达可诵,又持平民教育主义,编新说书行也,尤鄙人所赞同。世兄贵定游学苏格兰,专研文学,他日成就更未可量。近日恂公以先德志伊先生遗墨一册见示,详读一过,虽寥寥数十事,亦并非先生经意之笔,而实事求是之精神已可窥见一斑,益以见孙氏家学具有渊源,非偶然也。敬题数语,以志景仰。民国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蔡元培。
题跋落款民国六年(1917),由此可推导出信札的书写年份。题跋书于12月25日,信写于12月26日,前后日的动作。1917年的蔡元培五十岁,刚走马上任北大校长。
“代乞加墨”的陈汉章写得一手皇象章草,他是这样“加墨”的:
《玉藻》记曰:读父之书,手泽存焉,盖君子之泽,五世不斩,以有手泽之传。庸庸,祗祗,威威,以保世而滋大尔。锡山孙氏以学世其家,大学蔡校长出一册示余,曰此志伊先生遗墨也。先生之学能持汉宋之平,绝无门户之见,虽随笔寥寥数则亦窥见一斑,诚君子之手泽,与涑水《传家集》等量而齐观可也。校长嘱题数字,爰颂《礼记》之文赘堵简末。象山陈汉章识。
陈汉章题跋。
除了蔡元培、陈汉章外,题跋者还有沈曾植、夏敬观、徐珂、孙峻、朱孝臧、顾孝珣、裘廷梁、荣汝棻、缪荃孙、章梫、张元济、王蕴章、荣善昌、孙德谦、陈叔通、李宣龚等,共计十八人,皆一时之选,由此可见孙毓修当时的人脉及在学界的影响力。
张元济书于戊午(1918)初夏的题跋,张氏年谱长编未收,特录于下:
人未有肯说自己一句差者,并无肯认自己一个差者,是真金石之言。岂惟恂儒,当世守勿斁,吾辈亦孰不当铭诸座右耶。戊午初夏,恂儒老兄出示尊翁志伊先生遗墨,捧读一过,谨书数言,以志景仰。海盐张元济。
张元济题跋。
题跋者中的荣汝棻、荣善昌为孙氏姻亲,他们追忆了孙志伊的生平,由此,我才得知志伊先生是无锡名士荣汉璋(字雅山)的快婿。
这是一段翰墨因缘,更是传统中国诗书传家的一个缩影。步步追踪,期的是斯文不坠!
1918年6月,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摄影。前排右起:陈汉章、梁漱溟、陈独秀、蔡元培、马叙伦、陈映璜、辜鸿铭,二排左四为冯友兰。(《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精品( 第1册)》)。
(本文原题《一页蔡元培信札的背后故事》,作者沈迦,文史学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