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当前快餐式阅读盛行,娱乐至死,金钱至上并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价值观。如何结合当前社会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何帮助全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每代人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
70后的阅读基本都是从纸书开始的,那时候的阅读资源并不丰富,卖废品的钱去地摊上买本小人书都看得津津有味。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成年以后才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所以很多人对于阅读特别是纸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8090的阅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国家逐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在电子产品盛行的时候也可能曾经沉迷于网吧等风靡一时的场所,但读书启蒙也是从纸质书开始的。另一方面,因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包容接纳比较快,电子书,
kindle,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都乐于尝试。
可对于00后10后来说,可能在接触纸质书之前就已经先知道了有手机,电脑的存在。相对于纸质书,更多的可能习惯在B站、抖音上看短视频,如果非要聊到读书的话,听书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如果说到文学作品,影视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00后10后还有个习惯,就是看影视剧时打开弹幕。弹幕虽然有时候能帮助理解剧情,但更多的是流行语的调侃甚至会有些个人色彩的评论。对于自己深度理解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不同年代的人民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快、简的方式获取信息和交流。根据今年4月23日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读书破万“卷”|国民阅读洞察2022》报告指出,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被访者更喜欢在通勤时间阅读,其中多数人更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看书。
在互联网加持下的信息爆炸,让每个个人获取知识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廉,抖音,快手等片段化推送更容易吸引到人们,碎片化阅读显然更符合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但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并不能代替正常阅读。
首先,碎片化阅读容易形成阅读惰性,接受了片段零散的信息就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从而放弃精读,深读。甚至容易被他人定义的标题和理解牵着走,产生思维惰性,没有自己主动动脑筋去咀嚼的过程。
其次,这种习惯于被割断的片段式阅读,会影响我们阅读的专注性,如果形成习惯并乐此不疲,就会失去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能力。
最后,这种习惯会让我们习惯于"被迫抓住眼球",习惯于不断追求新的刺激。对于一些需要细细品味的东西可能已经被"片段"舍弃了。
这些快而不精的阅读固然有可取之处,但由此可见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各取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加以选择,不能一昧追求猎奇。我们可以用碎片化阅读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据此建立一个书单,在闲暇时尝试捧一杯清茗,翻开书卷,把为自己精心准备的书单一一相应清空,深度体会书中的世界,再与他人的看法相比较,博采众家之长,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感悟。
将快餐式阅读作为引导,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再碎片化阅读作为补充,听百家之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辛集市人民检察院 田亚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