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董卓为患,朝野不宁,司徒王允精心谋划,以美人计智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成为拨乱反正第一功臣, 大权在握,此时,如果他能抓住机会光复汉室,那么他的历史地位在东汉末年将无人能及。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董卓死后,王允似乎变傻了,昏招频出,最终被西凉军的残兵败将反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允)

一、王允时代,两大集团的斗争

要弄清王允败亡的原因,首先要弄清楚王允时代东汉的两大集团。

东汉朝廷从建立开始,就是一个门阀士族与皇权分享天下的模式,光武帝刘秀正是得到了许多士族集团的支持才能登上皇帝宝座的。刘秀建国后又优待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士族集团越来越庞大。这些士族集团有我们熟知人物,如袁绍背后的袁氏、陈群背后的陈氏、荀或背后的荀氏等等。这些士族集团被统称为“关东集团”,即关中地区以东的士族集团。

王允就是关东集团的一员,他的一路升迁也得益于背后这些豪族的支持,在桓帝和灵帝时期,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疯狂的火并,历史上称为“党锢之争”。表面上看来是宦官和文臣之间的权力争夺,其实背后就是士族集团和皇权支持的宦官的利益争夺。在这些争夺中,王允成长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集团是西凉军阀集团。董卓便是西凉军阀集团的代表人物。

西凉军驻守在东汉政府的西北边境上,长期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特殊的环境让他们逐渐变成了家族势力和半军事化集团。由于黄巾起义的发生,战斗力强悍的西凉军逐渐进入东汉中央政府的视线,东汉政府依赖西凉军去剿灭黄巾军,西凉军由此壮大了力量,又有了更多的自由。

在军事实力强大到没有对手后,西凉军的目光必须要转向政治层面。这就是董卓进京后操控朝政,架空皇帝的原因。这样一来,关东士族集团的利益就受损了,深受董卓之害。自此两派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在京城打得不可开交。

王允最后能干掉董卓,靠的当然不仅仅是“美人计”,而是背后关东集团的支持以及吕布这些中立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

二、根本不应该站队

王允胜利后,做了丞相,大权在握,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站队。他彻彻底底地站到了关东士族集团这边,将西凉军阀集团完全放弃。

西凉军队在董卓死后,只剩下几千人,由李催和郭汜统领,虽然是残兵败将,但战斗力依旧强悍。这支军队该如何处理?处理得好,可以成为自己的力量,处理得不好,可能出现叛乱。王允就是没有处理好。

当时有人建议,把西凉军交给皇甫嵩来领导,皇甫嵩虽然是西凉集团的一员,但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且军事造诣很高,在剿灭黄巾军中贡献很大。把西凉军交给他是很不错的主意,绝对不会出乱子。

但是王允不答应,他的态度是,优先考虑关东集团利益,觉得将西凉军交给皇甫嵩,关东士族集团会有怨言,还是把西凉军交给关东士族们处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西凉军的李催、郭汜这些残将已经准备卷铺盖走人了,一听到消息,要被交给关东集团处理。这哪里还有活路啊!不就是斩尽杀绝吗?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些人在“黑暗军师”贾诩的鼓动下,当即拉起队伍,以死求生,反戈一击,冲进长安,杀了王允。王允时年才56岁,其长子王盖、次子王景、王定皆被杀。京都再次大乱。

由此看来,王允选择站队的立场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若他能格局大一点,胸怀开阔一点,抛开集团之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不会造成西凉军的反戈一击了。其实,不管是关东士族集团还是西凉集团,都是大汉的臣子,王允作为丞相根本就不应该站队,站队就是闹分裂。这是他的第一个昏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站队后,又不注重队内的团结,错上加错

王允的第二个昏招是:他站了队之后,又不注重队内的团结。关东士族集团派系很多,在人事升迁上,应该一碗水端平,都照顾到。可是王允特别喜欢提拔自己的同乡,很少用其他人。就算是吕布这样的万人敌,王允也是把他当成奴才而不是利益同盟。

王允还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杀掉了关东士族著名的学者、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蔡邕老先生。蔡邕犯了什么罪?他只不过在谈起董卓时,长叹了一口气,王允却勃然大怒,说董卓是囯贼,应该人人愤怒,你居然叹气!看来你也是个逆贼。于是将蔡邕关进牢房。

关东士族们派太尉马日磾为代表,去劝说王允放了蔡邕,王允回答说,决不能让蔡邕成为第二个司马迁,写出毁谤的书,流传后世。于是蔡邕死在了监狱里。蔡邕死后,群臣和士人都为他哭泣,此时王允已大失民心。

这样的王允,还会有多少人帮助他,所以当李催、郭汜率西凉兵攻入长安时,王允身边并没有多少军队。吕布倒是在长安,但他略一接战,失败后便逃走了,王允的死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本来,按照王允的想法,长安兵力是可以对抗西凉军的。当时的西凉军由于董卓之死,确实树倒猢狲散,李催、郭汜手底下也不过是几千人的残兵败将。而长安的军队主力是当初皇甫嵩剿灭黄巾军带回的三四万人。以几万打几干,能不赢吗?

可是王允没有想到,当西凉军面临死亡的危险时,就成了狂暴的野兽,而且一盘散沙的他们很快团结起来,一路打到长安时几千人竟然发展成十几万的大兵团。王允的优势瞬间变成了劣势,加上又是在关中作战,人心不稳的王允瞬间崩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王允以美人计算计董卓时,多么的聪明,为什么胜利后接连犯错?被胜利冲昏头脑,虚骄自大是主因。所以人在胜利时,切记要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