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发生一起因一种小“蜱虫”致死三人的事引发网间关注,但很多人对这种能“吸人血,传疾病,要人命”的小“蜱虫”并不十分了解,晚上这个科普就让我们来聊聊这“蜱虫”。
小“蜱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虫子,能传播什么疾病?
其实,蜱虫是一种可以体外寄生的专门吸血的媒介节肢动物,不单单吸人的血,田间耕种的牛马和放牧的羊都是蜱虫攻击的对象,蜱虫的传播病原的能力仅次于蚊类,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原传播虫,蜱虫具有生命周期长通常可以超过一年、宿主可选择范围大等特点。
通过蜱虫可以传播很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蜱虫种类繁多,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的昆虫,全世界大概有900种左右。仅仅我国就有9个属124种,过去我们对蜱虫的研究多集中在黑龙江、甘肃、陕西和新疆等地,这与过去这些地区蜱虫传染的疾病高发有关。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和内地中原地区因为蜱虫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大量出现,对这些地区的蜱虫疾病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就像这次发生在信阳的蜱虫致三人死亡一人住院的案例,可见近些年蜱虫致病范围在扩大。
蜱虫生命周期长,通常为一年,但有的品种像软蜱可以达到五六年甚至更长,而且它们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更强。即使在没有血餐提供的前提下,也能生存较长的时间。
已有研究表明,蜱虫不仅是传播病毒、细菌和病原体的媒介,而且是病原体良好的贮存宿主,其对病毒等病原体的携带可贯穿于其整个一生。这样看来,相对于蚊类的短短两三个月的生命周期相比,蜱虫对人畜传播疾病的机会和危害更大。
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是,蜱虫除可生命周期的优势外,在其这个一生的发育过程中,除了卵外,其余像幼虫、若虫和成虫阶段都属于专门喜欢吸血寄生虫类,而生活史的完成均需要宿主给你其痛血餐,这就大大增加了蜱虫和人畜等宿主动物和鸟类甚至蜥蜴之间传播的机会。
再者,因为蜱虫的鸟类和某些野生动物的活动习性,使得蜱虫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往往突破地域的限制,引起蜱传疾病的流行和爆发。
蜱虫都能传播哪些病毒呢?
1.课例-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这个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以引起发热、头痛、寒战和出血,严重的可导致多个器官衰竭而死。
我国在1965年在新疆首次发现这个病毒存在,之后在云南、吉林和安徽等地,在人类和动物血清中都有发现。
2.蜱传脑炎病毒
也叫做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
感染这个病毒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为高热、意识障碍甚至瘫痪,致死率高达50%左右。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其中的远东亚型病毒,我国东北和西北是这个病毒的主要自然疫源地。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领病毒属。
这次发生在信阳的三名致死蜱虫传染案例,就是这类病毒。
其实早在2010年就在信阳发生过因为蜱虫叮咬而感染这个病毒致死的报道。
感染这个病毒后,主要临床症状是急性发热,外周血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严重的可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在2010~2016年间,我国23个省份发现超过10000个病例。之后韩国和日本也出现相同案例,说明其感染范围在不断扩大。
4.哈特兰德病毒:
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一样,也属于白领病毒属,2009年首先在美国密西里苏州发信。
夏季出游,发现被蜱虫叮咬后,该怎么治疗和处理?
每年的4~10月份,是蜱虫的活跃期,一般在丘陵地带出没。
被蜱虫叮咬后,还不容易弄掉。因为蜱虫会将自己的整个口器嵌进皮肤深处吸血,同时还会分泌致病物质。只在产卵和蜕皮时,才会自己脱落掉,一般需要两到三天。
蜱虫随着吸血的增多,体积也会变大,可以是吸血前的十倍左右大,如果不及时取出会引起皮肤疾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那么,被蜱虫叮咬后,该怎么处理,避免受毒害呢?
被蜱虫咬伤后,有的并没有明显的伤口,有的会在伤口处出现红肿。其发病潜伏期最长可达一个多月,所以,去田间劳动,或出外旅游后,建议回家好好地洗个澡,仔细检查身体,看有无被蚊虫叮咬过的痕迹,有的话要及时处理。
下面这知识点,是很多人害怕的,就是被蜱虫叮咬后,它还会向人体里面钻,很难拔出来。所以一旦发现被蜱虫咬伤,一定不要盲目地立马把蜱虫拍死或想着硬拔出来,这样容易刺激蜱虫的表皮分泌更多毒素,而且还会让蜱虫的口器留在体内,口器长着倒刺更难拔出,而加快感染进度。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把煤油、旱烟油、乙醚、酒精、氯仿苯、松 节油,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小镊子夹住它的近口部向上向前轻轻提取之。或用烟熏、 点蚊香驱之,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脱落。烫蜱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皮肤。蜱虫除去后,局部伤口皮肤应用碘伏消毒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拔出来,则建议就医,只能靠手术取出了。
最后,夏天到了,一旦疫情轻松下来,人们外出旅游的会很多。对于蜱虫叮咬来说,大部分情况下被蜱虫叮咬基本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结果,但是一旦不幸被叮咬,如果传染森林脑病和类似于信阳的这次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后果很严重,主要是以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有的人治好后也会留肢体瘫痪、精神障碍等后遗症,甚至死亡。
所以提醒大家外出旅游时加强个人防护,在5~8月的暑期旅游高峰,尽量不去蜱虫常常出没的地方,如果避免不了,一定要做好有效的防护。进入森林、草原应戴帽子、穿长袖长裤,并扎紧袖子和裤脚,确保皮肤不外露。衣服的颜色以浅色为宜,可以喷洒一些防排出的药物在衣服上。
本文参考文献:1.2022年第4期《江苏卫生保健杂志》王圆媛文章《春夏出游,当心会咬人的“虫”》。
2.2019年5月江苏大学何婷硕士论文《舟山地区蜱虫病毒组学及间歇ELISA检Dabieshan病毒的初步研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