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行走斯图卡

吵了好几个月的欧盟对俄制裁,终于在喧闹之中拿出了一个基本方案,“部分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禁令涉及通过海上的石油供应。”

欧盟“石油禁令”是“割肉饲虎”,油价应声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欧盟“石油禁令”是“割肉饲虎”,油价应声上涨

当各国领导人终于吵出了一份基本协议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除此之外,米歇尔还表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已经同意将俄罗斯最大的银行、联邦储备银行排除在“SWIFT”之外,将俄罗斯三家媒体列入“黑名单”,并且扩大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的制裁。

其他的制裁都是附加的,唯独这个“石油禁运”似乎有些分量。但是这个禁运能发挥作用吗?难说,因为匈牙利被排除在禁令之外,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依旧可以通过管道、稳定地从俄罗斯继续进口大量原油;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石油进入欧洲市场的路并没有被完全堵死,加上匈牙利已经开始投资更多的炼油厂,或许未来他可以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然后加工后再卖给其他欧洲国家——这可真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办法。

不少人觉得,欧洲终于拿出了一份谁都能接受的制裁法案,不至于在这次峰会中丢尽颜面;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米歇尔是因为能够“如期完成华盛顿的任务”才松了一口气——不管有用没用,先给个交代。

当然,华盛顿可能会很满意,因为他们并不在乎这个制裁能够对俄罗斯产生多大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倒是立竿见影:消息刚刚传出,欧洲的油价就蹭地一下上去了,立刻超过了每桶120美元!对于饱受通胀之苦的欧洲民众而言,这个制裁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的石油供应商而言,这可是“天上掉馅饼”——比如印度,现在就在疯狂吃进俄罗斯的石油,提炼后转卖欧洲。路透社报道称,自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已经采购了3400万桶俄罗斯的打折石油,光5月份就接收了超过2400万桶,是去年同期的25倍之多。

我们还注意到,欧盟这次制裁紧紧盯着原油,俄罗斯另一个主要的出口能源天然气,主要原因是:那是真不能碰的红线。英国《泰晤士报》日前在一篇报道中预计,今年冬天,英国将有600万户家庭持续断电,可能会超过3个月;报道称,如果俄罗斯对欧洲大规模断气,那么今年英国的日子可能更加难熬。英国尚且如此,其他欧洲国家可想而知,这种制裁已经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杀敌一千、自损一万了。现在欧盟又要继续给自己割肉去饲养美国的那帮人,很多网友真的很好奇,如果揉在一起,欧盟也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体,还拥有航母、核潜艇,这样的体量级怎么就求不来一个“战略自主权”?

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有一条我们不能忽视:欧洲的精英阶层已经被美国渗透地千疮百孔,无论是政界还是经济界,或者是新闻媒体、智库或者学术界,亲美派遍地都是,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