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气灼病,也叫缩果病,是葡萄生理性病害中的一种,是由于“生理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病害。任何影响葡萄水分吸收、加大水分的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田间操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所以气灼病的发生常与葡萄种植天气有关。特别是在葡萄套袋后,更是红地球、阳光玫瑰、蓝宝石等葡萄品种的常见病害;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也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那么,葡萄气灼病要如何防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气灼病的症状

气灼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从落花后45 天左右至转色前均可发生,但大幼果期至封穗期发生最为严重。首先表现为失水、凹陷、浅褐色小斑点,并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整个过程基本上在2小时内完成。从病斑横切面看,病斑表皮以下有些像海绵组织。病斑面积一般占果粒面积的5%~30%,严重时,一个果实上会有2~5 个病斑,从而导致整个果粒干枯。病斑开始为浅黄褐色,而后颜色略变深并逐渐形成干疤(病斑多的果实,可导致整个果粒干枯形成“干果”)。

病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般在果粒的侧面,近果梗处和底部也有发生。在土壤湿度大(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又遇雨水后(在葡萄粒上有水珠)突然高温,果面有水珠的部分,易在水珠底部出现气灼病。高温期间用药,极易在果粒下部的药滴处出现气灼病。气灼病属于生理性病害,没有传染性。通过果粒剖解没有分离到病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气灼病和日灼病及其他病害的区别

1、日灼病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强光线造成的灼伤,颜色比较深,类似于“火烧”状;气灼病是水分生理病害,病斑颜色比较浅,类似于“开水烫”状。

2、气灼病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缺硼等)的区别:气灼病形成非常快,一般在2 小时之内完成;其他病害形成比较缓慢,病斑由小变大需要几天或十几天过程。

3、气灼病和刺吸性虫害危害状的区别:气灼病病斑大;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小。气灼病病斑颜色会逐渐加深,形成枯死斑;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凹陷、失绿、硬斑,一般不枯死。

三、气灼病的发生规律

1、连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后立即套袋由于土壤含水量饱和,根系吸水困难,加之袋内高温易发生气灼病。

2、葡萄封穗前后一次施肥过多,过于集中造成施肥区域根系处于高浓度的肥料环境中,根系吸水困难,易发生气灼病。

3、高温天气中午大量灌水造成根系土壤温度降低,影响水分吸收,引发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气灼病的预防措施

1、掌握好套袋时间连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后不要急于立即套袋,三天后再套袋,有利于减少气灼病发生。

2、增施有机肥、壮大根系,健壮、发达的根系,是水分吸收和传导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土壤是培育健壮根系的基础。封穗前后施肥要均匀,葡萄封穗前后不要一次施肥过多,过于集中,施肥要均匀,同时增加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类肥料,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降低气灼病发生。

3、保证水分的供给,在易发生气灼病的时期(大幼果期),尤其是套袋前后,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不能缺水,缺水后要注意浇水。如果大水漫灌,要注意灌溉时间,一般在下午6点至早晨浇水,避免中午浇水。

4、高温季节可叶面喷施s-诱抗素,浓度为2ppm,10~15 天一次,可明显降低气灼病发生。也可以使用胺鲜脂,浓度为20ppm,配合磷酸二氢钾,可以有效缓解气灼、日灼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