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朱允炆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始终不屈。被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是被朱棣诛灭十族,除了所有的亲戚九族以外,还有他的好友门生数百人,这在历史是唯一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读书讲学的石镜精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镜精舍里的大柱子

那么,到底方孝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如何评价他呢?

还是让看看他的顶头上司朱元璋如何评价他吧。

根据史书记载,方孝孺年幼的时候表现十分机敏。两只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每天读书的内容超过一寸厚。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作“小韩愈”,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认可。成年后跟着明朝大儒宋濂学习,宋濂旗下的诸多子弟都认为不如方孝孺。洪武十五年,有着好朋友的推荐,很荣幸得到了朱元璋的召见。老朱一看此人相貌不凡,便对太子说:“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华,让他留下来辅佐你再合适不过。”后来受到仇家的陷害被押往京城,老朱放了他。洪武25年太子朱标去世,让晚年的朱元璋备受打击。方孝孺再次被招入京城,老朱看人的眼光还是很长远,对身边人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在其眼里是留给皇太孙朱允炆手上的一张王牌。”

在方孝孺之死的几百年里,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站在朱允炆忠臣的角度,造反者推翻侄子坐上皇帝,建文不知所踪,为先皇守节成为当时儒家提倡的主要观点。

而站在朱棣的角度,方孝孺纯粹死有余辜。好声好语对你说,终究还是不识时务。

站在历史角度,方孝孺既是个大大忠臣,又的确是不识时务。不管是朱允炆也好还是朱棣也罢,他效忠的都是朱家江山。当然,他不能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他最应该效忠的是人民,是人民拥护的好领导才是最佳选择,而不是什么侄子和叔叔。
方孝孺有气节,我们应该肯定。但是毕竟受历史的局限,他如果在全面的考量一下,想开一些,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家人和友人门生们想一想,千万别赌气说出“灭我十族又如何”的气话,这样即使他不为朱棣办事也可能不被杀,即便自己被杀,他的无辜的家人朋友以及门生也不会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