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核酸检测常态化痛点:疫情防控督导员表示这小屋(核酸采样屋)用处不大,没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自5月31日下午开启核酸检测常态化试运行,备受争议核酸采样屋全部投入使用,近5000台采样小屋遍布郑州大街小巷。
近两天,长长的免费核酸检测队伍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线,然而除了之前核酸采样屋投入费用大、效果待观察等争议……经过两天使用,核酸采样小屋和核酸检测常态化的痛点和槽点也逐步暴露:
痛点1:采样小屋设计不是不合理,是非常不合理:采样小屋胳膊伸出孔过高,采样人员需要一直架着胳膊站在里面,时间长了会很累;索性很多采样小屋已成功被“放弃”,宁肯高温下穿防护服采用传统的核酸采样方式或在小屋内蹲在凳子上采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痛点2:采样时间安排不合理:大部分采样小屋的采样时间为早8点至12点,下午2点至6点,与上班时间重合,上班族需要上班期间下来排队做核酸。
痛点3:采样效率(速度)低:由于目前大部分采样小屋无法实现小屋这次设备扫码登记,还需要大量志愿者或督导员现场扫码,加上采样人员伸出胳膊及消毒等许多不方便,现场采样效率低,且炎炎夏日,很多市民排队时间过长。某站点现场扫码人员表示:这小屋用处不大,没啥用……
痛点4:核酸采样结果查询延迟:不少人表示1日核酸检测的结果24小时了还没查出,对出行造成了较大影响,某女士表示:一天了还没结果,等出结果还有啥意义。
小瑾对此有如下看法:
第一,设计者未能充分考虑采样工作的现实问题,设备虽有空调和全密闭式防护,但对采样工作人员依然不“友好”,希望对此加以改进
第二,核酸采样小屋上线仓促,工作人员与机器上处于磨合期,看着高大上的设备,却有众多不方便之处,小屋通电通网尚未充分解决,势必还需要一段时间运行以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核酸采样时间应依据小屋所在区域或地点加以优化,保障采样工作人员的正常权益,也方便市民合理利用时间采样,这一点该向杭州学习一下;
第四,加快核酸结果上传,保障受检人员使用;
最后,核酸采样小屋46800元/台,其展现出的使用价值尚无法匹配高昂的设备费用,希望能充分考虑人性化的使用习惯后加以优化改进,确保其适用性、实用性,切勿一更新设备功能就换2代、3代……当然,也希望设备公司和有关部门能考虑疫情后的设备回收或处理利用问题,也就是希望这些特殊年代的“功勋”设备能“善终”。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