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在农村无论什么节日,都要比城里有氛围,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聚在一起包粽子,热热闹闹、幸福又开心!今天我们不谈论为啥吃粽子,吃啥馅的粽子,而是要说一说,包粽子用的叶子都有哪些农村特有的“隐藏款”。

大家可能在电视上见到的,或者市场超市买的粽子叶多数都是芦苇叶,包的粽子也都是以三角形的居多,所以很多时候年轻一点的小伙伴就会觉得,粽子都是市场卖的或者礼盒包装的,因为多数人已经不再自己动手包粽子,而是直接买,或者亲戚朋友互相送的就足够吃了。实际上则不然,就包粽子叶而言,各地是大不相同的,过去包粽子不会去市场买粽子叶,都是自己去野外采,这样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子周围有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利用,就采什么叶子,就地取材,经济实惠。

就我待过的农村而言,多数用两种叶子,一种是芦苇叶,一种是柞树叶,靠山有树的可能用柞树叶多一些,靠近平原或者水域的用芦苇叶多一些。每到端午节前,家里的男人或者妇女就会去采粽子叶。柞树叶这时候都长出新叶了,但是不能选太嫩的叶子,要不然一煮就容易碎了,不好扒皮,但是也不能选太老的叶子,因为柞树叶的特殊形状,决定了它不是一片叶子能包粽子的,所以太老的叶子包的时候不好包,漏米。芦苇叶则不同,两三片叶子完全可以完成一个粽子的包裹。所以柞树叶包的粽子通常是长方形的。

采柞树叶子通常是去山上,一般男人放牛或者种地顺便就在地头采一袋子,过去都是种完地的化肥袋子直接装一袋子回家。回家之后,叶子一定要用泡的,不能用水煮,煮完了之后叶子的清香味就没有了,有的叶子上面带虫子,这个采的时候就有注意挑选完整的。东北农村包粽子不只是糯米的,还有用大黄米的,用大枣的居多,蜜枣的也有。但是过去捆粽子用的都是草,有用稻草煮一煮之后,直接缠系的,也有用羊胡子草啥的,结实适合缠绕还不容易断的,而不是现在市场看得那些用线绳的。包粽子是技术,捆粽子也是技术,用最少的草把粽子捆住,绝对不是看着那么简单。

煮粽子一定要往里放鸡蛋,裹着粽香的鸡蛋是特别受欢迎的事,吃粽子蘸白糖应该是很多东北孩子的口味。过去农村孩子没有现在这样现成的五彩绳,都是买了线妈妈给现搓,基本上啥都是手工的。采艾蒿、挂葫芦这些习俗农村一直都有,也有人不认识艾草(村里人都叫艾蒿)而采成野蒿子的,因为不懂的确实看着都长得差不多,其实是形状和香味都不同的。艾草的叶子是青白色的,蒿子的一般偏紫红色的,艾草的味比较清香,蒿子的味比较苦涩,这两点比较明显的区别。

各地包粽子用的叶子都不同,网上看到说,箬竹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最常用的粽叶。有用苞米棒子的外叶包粽子的,毛竹笋壳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省份比较常见,也可以包粽子。广东地区流行的荷叶粽,云南粽叶草,越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是这样描述的“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平日里喜欢用柊叶来做各种包烧美味,傣族人民则喜欢用柊叶来制作泼水粑粑,海南专属的椰子叶等等,广大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大自然的馈赠为我所用,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食。

一枚粽子,不仅裹满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浓浓的情义。不论是甜是咸,朋友、家人间的情谊就是最好的馅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就是世间最大的幸福。愿你历经千帆,归来“粽”有所爱!

省教育厅驻依安县建设村第一书记蹇木庆讲驻村生活故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驻村生活”,带你了解驻村那些人,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