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是坚持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和思想斗争。深入开展这场运动,必将更好地贯彻执行无产阶级路线,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巩固无产阶级统治,把事业推向前进。为了彻底揭露孔老二的丑恶面目,这里,我们把孔老二周游列国到处碰壁的有关史地资料编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孔老二生活时代
孔老二生于春秋后期,那时周王室已很衰弱,仅能控制现今河南洛阳及其附近的小片地方,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诸侯所割据。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春秋列国。在这些诸侯中,较大的有齐、晋、秦、楚、吴、越等国;较小的有鲁、宋、郑、卫、燕、陈、蔡等国。
孔老二的祖先是宋国人,是殷商奴隶主贵族的后代。后来,由于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倾轧,孔老二的曾祖父逃亡到鲁国来,从此成为鲁国人。
孔老二生于破落的奴隶主家庭,他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位武官。孔老二三岁时死了父亲,他的母亲把他从出生地阪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带到鲁国的首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县)居住。
鲁国的疆域在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兼有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北方一小部;以泰山丘陵同齐国分界,境内有泗水南流入淮河。鲁国为周公的封地,周公是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制订人,所以西周的奴隶制的礼乐,在鲁国保存得较好,当时各国的贵族有不少来鲁国参观访问。孔老二从小就受着西周奴隶制文化的熏陶,从十五岁起,就下决心学习周公的那一套,以便将来光宗耀祖,为恢复奴隶制效劳。
那时,中国正处于奴隶制日趋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抬头的时代。由于奴隶主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奴隶的纷纷起义,促使社会发生变革,如对私田收税(初税亩)、把刑法铸在鼎上(纂刑鼎),瓜分公室土地和奴隶等。
鲁国在公元前五九四年(孔丘出生前四十三年)即实行“初税亩”。鲁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三位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于公元前五六二年(孔丘出生前十一年),把鲁国的土地和奴隶三家分割了(所谓三分公室);到了公元前五三七年(孔丘十五岁时),又重新把鲁国的土地和奴隶分作四分,势力最强的季孙氏独占二份,其余二家各占一份(叫做四分公室)。
公元前五三六年(孔丘十六岁时),郑国首先铸刑鼎;到公元前五一三年(孔丘三一十九岁时),晋国也铸刊鼎。孔老二对于这些变革非常反感,如听到晋国铸刑鼎时,孔老二说:“将贵族和奴隶混在一起,怎能显示出贵族的尊严?贵贱不分,还成什么国家呢?”(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孔老二为了实现他的维护奴隶主贵族大权的主张,百般钻营企图做官掌权。他在二十六七岁时,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管理牛羊的官叫做“司职吏”(或叫“乘田”),另一次是专管仓库会计的官,叫做“委吏”。尽管孔老二对于这种事务性的小官也很卖力,但仍然得不到升官,掌不到大权。
公元前五一七年(孔丘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避难。孔老二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只好离开鲁国,到东边的齐国去兜售他的“克己复礼”的主张,企图得到齐国奴隶主(齐景公)的赏识。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它的疆土包括今山东省的大部分,首都设在临淄(今山东益都县附近),土地肥美,并有铁矿和鱼盐之利。孔老二到了齐国就先钻进齐景公的亲信高昭子家里,做他的家臣。通过高昭子的推荐,见到了齐景公。孔老二马上搬出“君君、臣巨、父父、子子”的维护奴隶主利益那一套去打动齐景公。
齐景公觉得合乎他的口味,有意重用孔老二。当时在齐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晏子出来反对,他对齐景公说:“这帮所谓儒家的人,他们只会说漂亮话,不能受约束,他们骄傲自大,不肯俯就别人;丧葬铺张浪费,不惜倾家荡产,这种风气要不得。他们靠着游说来混饭吃,国家能够依靠这些游民么?
周朝衰落以后,过去的礼节乐章,人们早已弄不清楚了,现在孔老二又拿出繁琪得要命,多少年也学不完,一辈子也搞不清的东西,在齐国实行起来,能解决统治老百姓的问题么?”(《史记·孔子世家》)晏子是齐国掌实权的宰相,因为他起来反对,齐景公就不敢用孔老二了。孔老二在齐国虽然等候了三年,始终不能行其道。后来,还听说有人想谋害他,只好灰溜溜地逃回鲁国。他向东方兜售他的主张的计划完全失败了。
公元前五0一年(孔丘五十一岁时),鲁国的形势有了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受到挫折,阳虎出逃,公山不扭在费城举事失败。代表奴隶主贵族的鲁定公重握大权,于是孔老二的官运亨通起来,先后当了鲁国的中都宰(首都市畏)和司寇(警察总监兼司法部畏)。
他执政不久,就杀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少正卯。他又鼓动鲁定公去“堕三都”。所谓三都是指当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三家的根据地:季孙氏的费城(今山东费县东北),叔孙氏的邸城(今山东东乎县境)和孟孙氏的成城(今山东泗水县西北)。孔老二认为这样就可以削弱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这自然要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反抗。虽然拆毁了二座城,但最后一座成城却攻打不下,也只好罢手。
但好景不长,由于齐鲁两国的新兴地主阶级离间了他和鲁定公的关系,使孔老二感到在鲁国干不下去了,又想出国。这次是到鲁国的西边的国家去贩卖他的主张。
卫国
紧邻着鲁国西边的是卫国,卫国的疆土在今河南的北部和山东的西部。那时的黄河下游不象现在那样流经济南入海,而是流过现在的海河一条支流卫河,在天津以南入海。卫国的首都最初在黄河(即今卫河)以西的朝歌(今河南朝歌),后因受狄族的侵扰,迁到卫河以东的楚丘(今河南滑县境),最后又迁到帝丘(今河南蹼阳县境)。从它的首都的不断搬迁看来,不难知道卫国的国力是很差的。孔老二到卫国的时候,卫国的首都已在帝丘,卫河以西的土地已为晋国所占据了。
公元前四九七年(孔丘五十五岁那年),孔老二来到了卫国,卫灵公一方面表示欢迎,希望孔老二对他这个弱小国家有所帮助,给孔老二以他在鲁国一样多的傣禄;但看见他带了一大批人来,怕他来搞颠复,又派人去监视他。
孔老二得不到卫国的信任,自然不能实行他的主张,因此他想到更西的晋国去。晋国是当时一个大国,疆土在今山西大部兼有河北、河南一部,首都初在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后迁释(今山西翼城)。
孔老二带了弟子们来到晋卫边境的黄河(即今卫河)边,忽然听到晋国新兴地主阶级赵简子杀了他手下的两个谋士,孔老二认为那两个谋士是同他一类的“贤人”,不免兔死狐悲起来,伯自己跑到晋国去也会有同样的下场,就对着河水长叹着说:“滔滔的河水啊,是很美的,可是我不想过去了,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吧!”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退回卫国。
孔老二有一次路过匡城(今河南长垣县境)。匡城本来是卫国的地方,但当时适为卫灵公所驱逐的卫国贵族公孙戍所占据,大概匡人怕孔老二一伙是卫国派来的间谍,就把他们一连围了五天。弟子们着慌起来,孔老二却故作镇静,并且大言不惭地说:“周文王死了以后,西周的文化,不是保存在我们手里么?
如果上天要使这个文化丧失的话,就不应该让我们继承了这个文化;如果上天不让这个文化丧失,匡人又奈我何!”(《论语·子罕》)后来,匡人要孔老二答应不回卫国去才释放他,他只好乖乖地签了条约。不过,孔老二是个两面派,脱身之后,又溜回到卫国去,还把群众起义的情况泄露给卫国的国君,想以此换个官做。
公元前四九五年(孔丘五十七岁时),孔老二离开了卫国,到了曹国,曹国是个小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首都陶丘(今山东定陶)。
孔老二在此似乎没有停留多久就到宋国去。宋国在今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四省交界的地方,首都在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境)。宋国虽然是孔老二的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但由于宋国当时的司马(国防部畏)桓魅(音颓)很僧恶他,以致孔老二在宋国找不到住所,只好在东门外的一棵大树下讲学。
桓魅又叫人把大树砍掉,暗示他如果再赖着不走,就要砍他的脑袋,孔老二口头上虽然很硬的说:“上天把治天下的道德赋予了我,桓魅能把我怎么样!(《论语述而》)其实他心里很恐慌,赶快化装逃出了宋国。可见孔老二是个言行不符的伪君子。
结语
孔老二有一次来到在今河南新郑一带的郑国,不知何故如此匆忙,竟与弟子们走散了,他一个人垂头丧气的站在东门外等待弟子们来找他。孔老二的弟子子贡到处打听老师的下落,有一位宋国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样子倒象古代的有名的人物,只是垂头丧气,活象一条丧家狗。”子贡找到了孔老二以后,就把宋国人的原话老实地复述一遍,孔老二听了只好说:“形状是次要的,说我象条丧家狗,倒是一点也不错,一点也不错!”(《史记·孔子世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