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哪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望产生变革?眼病防治是其中很有希望的领域。
“现阶段,我们完全有条件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最具代表性的,全人群、多种眼病融合的眼底影像数据库。”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会长邹海东在5日举办的“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2022年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线上会议中表示,这一数据库的建设,需以长三角区域协作下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通过科学研究,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最终共享成果。
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眼底病患者,患者总数位居全球第一,而我国眼科医生人数虽超过4.7万人,从事眼底病的专业人数不足5000人,相关医疗资源和临床能力严重不均衡。为此,眼底疾病的早期筛查、精准阅片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早期筛查上,更多专家开始实践跨区域、覆盖三级诊疗体系的模式。
邹海东表示,经过之前一些探索,以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为例,数据库现已纳入上海全市46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眼科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与2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老年人屈光不正矫正等也均是联盟工作重点,“这些工作在了解患者情况、制定可行性诊疗方案等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第一财经了解到,长三角眼病防治体系包括人工智能筛查、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网络、远程会诊协作三大模块,其中,该体系建设下的功能则包括医防融合、赋能基层、科学转诊,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为此,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告诉一财,专科专医联盟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于该联盟是由技术驱动的,那么各主体通过适用技术、从技术上受益、对技术进行付费的前提,是需要医疗科技的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这一价值不是简单的市场估值,而是需要形成一个价值链,而我认为医疗科技的价值链则需要考虑可及、质量、安全、成本。”杨燕绥说,作为专科专医联盟,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需要从医疗科技入手,来推动精准医疗、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社区医疗,最后到正合适医疗。这一路径才符合专科专医连麦的根本内涵和价值取向。
除了以体系构建为前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则是实现眼病诊断公平、可及的重要辅助手段。
“从眼底相关疾病筛查及诊断标化流程上来说,涉及质量、效率和后续3个关键词。‘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临床评价标准数据库、建立中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效率’需要我们通过AI辅助筛查系统来进行,而‘后续’则表示可以将筛查出的病人通过分级诊疗、互联网远程诊疗的方式及早介入、提供后续医疗服务。”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副会长、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甦雁表示。
第一财经了解到,疫情期间,5月中旬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就通过EVision远程阅片系统,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早产儿实现了“视网膜病变(ROP)”眼底影像远程诊断,为及时挽救早产儿的“光明”争取时间。
“后疫情时代,以非接触、全自动的方式,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来实践眼健康预防工作,我认为是大有可为的,这也能进一步推动眼科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邹海东说,2021年,智慧化眼病筛查项目已在上海56家社区进行部署,覆盖约4万名居民,发现需及时转诊约7万人,预计到2022年底,项目覆盖社区将超100家。在此技术上,通过与各联盟成员单位的协作,长三角一体化的眼健康标准、规范也有望进一步落地。
(封面图来源,新华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