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政府部门为进行内部整顿而采取新形式的举措,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百姓看实效,同业寻借鉴,这一方面显示出政府部门深化改革、为民服务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现在百姓对政府工作监督意识的增强。就电视问政而言,是新形势下的新举措,带有时代赋予的独特性,如能好好利用电视媒体这一平台,确实不失为政府明确职责、承担重任、直面质疑、正视监督的有效途径。而利用电视节目进行问政还需做好几项注意。

直播直面,杜绝准备、按稿宣读。老百姓想看的是政府部门真实的表态,想要的是实效,而不是“假、大、空”的套话,不是敷衍塞责,不是虚假推脱。既然要公开表态,就应该由直接负责人当场进行回应,代表政府把最真实的工作态度展露出来,让百姓看到我们勤政的决心、改革的决心。类似群众间流传的干部讲话都是照稿子读、不走脑子的现象绝对不可出现。

明确政策,不可个人承诺、私自决定。电视问政无疑是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直播的问题有可能是记者或群众随机发问的,如何正确回应各类敏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回答太简略或避重就轻,会让观众认为态度不端正;回答太过具体就往往会偏向个人私意,有不客观之隐患。作为发言代表者,就务必深刻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制度规章、现实约束等多方问题,做好权衡,力求合规、客观、公正、服众,。

抓好落实,切莫纸上谈兵。电视问政只是一种群众监督、政府表态的形式,推行的目的是公开政府态度,并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只是单纯回应质疑并不能起到任何效果,态度表示得再坚决也解决不了问题,在问政之后更重要的是行动。相关部门不是摆设而是行动的主力,停留在语言上的行动力没有实效,更不能让百姓信任。整顿、改革势必会带来某些“痛”,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就如“刮骨疗毒”,痛是为了清除自身仍存在的问题,消除潜在的隐患,以求更好地发展。

无论是电视问政还是其他新形式,只要是本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民谋利、为建设增力、为社会谋和谐、为国家创发展的原则,都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王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