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 丹

6月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习语润儒乡·缗情金声”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介绍金乡县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品牌有关情况。近年来,“习语润儒乡·缗情金声”系列宣讲队伍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2000余场次,受众50余万人次。

聚合县、镇、村三级阵地

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金乡县精心策划和打造了“习语润儒乡·缗情金声”基层宣讲品牌,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传递到基层一线的“最后一公里”。

金乡整合全县宣讲资源,既吸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党政机关干部、党校骨干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又鼓励老百姓走上宣讲舞台,一大批民间艺人、行业骨干、百姓名嘴、致富能手等人才成为宣讲主力”。先后组建15支,包含150余名宣讲员的“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队伍,9支,包含90余名宣讲员的“习语润儒乡·缗情金声”系列宣讲队伍。同时,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先进模范、党史学习教育、美德健康生活、志愿服务8支宣讲团,宣讲团成员800余人。

精心设计宣讲课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面向社区居民、城区商户、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开展“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主题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主题宣讲,科学安排教育卫生、英雄王杰事迹及王杰精神等内容。

发挥县委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宣讲主阵地作用,把理论宣讲阵地向基层延伸,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理论宣讲舞台413个。在乡村,高河街道“金话筒走乡村”、化雨镇“春风化雨”等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党小组之家、村民聚集场所等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在城区,“五老”宣讲队,“文明金乡”青年宣讲队走进城区广场、居民楼栋开展党史、文明创建流动微宣讲。形成“五老红色故事会”“红润蒜都”等独具金乡特色的宣讲品牌10余个。

创新平台载体,组织广大宣讲员开展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宣讲员深入农村、社区,以小切口讲透大道理。结合文化惠民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成快板、相声、小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创作山东渔鼓《孝贤儿媳》、琴书《喜看农村新变化》等作品,结合百姓春晚、好人表彰等文艺汇演开展宣讲200余场。录制《百名红色讲师讲百年党史》《听,王杰日记》等宣讲视频100余部,通过今日金乡、微金乡、金乡手机台APP和各镇街、县直各部门单位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积极开展“云”宣讲,不断拓宽宣讲覆盖面。

“红润蒜都”宣讲品牌

突出鱼山红色基因

鱼山街道“红润蒜都”宣讲品牌,有“红色精神浸润蒜都、红色基因流传蒜都、红色先锋引领蒜都”的含义。围绕该精神内核,鱼山街道将党的理论与英雄王杰事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事迹等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

在队伍建设上,从街道层面组建一支涵盖机关、医疗、教育、乡土艺术家、道德模范等各类人群的15人宣讲队伍;在村级层面上,明确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兼职宣讲员,同时邀请一批以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等为代表的“五老人员”加入宣讲队伍充实力量;在宣讲场所上,将文化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阵地串点成线,累计开展宣讲800余场,受众人群共计9730余人次。

作为王杰生前的同学、战友,韩义祥老人退休后用7年时间搜集关于王杰生前事迹的大量翔实资料,整理出10余万字的《王杰》一书,这本书被列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2021年,韩义祥老人录制了多期《听,王杰日记》系列宣讲视频,对王杰精神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卜”同凡响理论宣讲

“有意义”又“有意思”

卜集镇以“卜”同凡响理论宣讲品牌,探索搭建理论宣讲工作体系和平台。目前形成以理论宣讲、百姓宣讲、五老宣讲和党史宣讲为主体,以曲艺宣讲、云宣讲、点单式宣讲和面对面宣讲为主要宣讲方式,“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先进模范讲事迹、百姓群众讲体会”的基层宣讲新格局。去年以来,全镇组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870余场次,受众1.3万余人次。

理论宣讲中,卜集镇通过组建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让理论宣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组建宣讲队伍。全镇组建镇、村两级,覆盖机关、学校、企业和村居的“卜”同凡响宣讲团9个,登记在册的百姓宣讲员53名,让理论宣讲由原来单一的“专家领导讲”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大众讲”转变。他们结合亲身经历和直观感受,从群众的兴趣点入手,立足乡土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现实。

创新宣讲方式。将宣讲内容与文艺作品深度融合,以“理论宣讲+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依托山阳剧团、缗东剧团等民间曲艺队伍,先后创作出《山东评书话卜集》《王杰精神传万冬》、《好儿妻》、《退彩礼》、《党的召唤》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曲艺宣讲作品。

同时,将线上“云宣讲”和线下专题宣讲同步推进,让观众变成理论宣讲的参与者、传播者。另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利用农家院落、广场长廊、街头巷尾等阵地,“随时随地”地讲,真正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