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市场传出的一个大资管行业的新闻是新华信托可能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了。新华信托,这是明天系下边的一家信托公司。

大资管在2011年前后兴起以来,新华信托在行业内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似乎有点反常。在市场上,作者几乎很少碰到新华信托的朋友。很早之前认识的几个新华信托的朋友早早就离开了新华信托。

后面我了解到原因,好像是2014年的时候,新华信托就因为项目出现逾期,没有处理好投资者、监管等各方面的关系,而被限制开展主动管理业务。据新华信托经历项目逾期的朋友透露,他所经历的项目逾期事件也是非常离奇的。风控措施都做到位了,但是遇到司法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而使得最终由信托公司承受损失。

因为被限制住了主动管理业务,新华信托错过后面几年信托行业的高速发展。而信托行业的发展在整体上全面受到限制,是从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后才出现的。按道理来讲,新华信托受到限制,也使得其存在的问题不像四川信托、安信信托那样,相对没有那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信托这次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明友圈流传的一封据说是新华信托总经理发给公司员工的公开信。新华信托总经理写这封信的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够以悲情引起金融行业人士及大众的关注。

他在信中提到新华信托因为接管组的不作为,而导致有效进行债务重组、解决逾期项目的历史存留问题,错过引入股东的时机。到如今,接管即将到期,公司前途仍未落定。如果事情按照现有趋势发展下去,没有新的大的转机,新华信托将有可能进入破产清算,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信托行业经过几次行业整顿之后,当前的信托牌照总共只有几十家,数量相对较少。很多商业银行甚至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国开行等大型银行都没有获得信托牌照。因此,信托牌照的价值也变得高了起来。毕竟物以稀为贵。

正因为信托牌照还有较大的稀缺性,因此信托公司被破产清算,使得牌照失去,这不符合经济逻辑。新华信托是什么情况?

新华信托或许的确存在接管组的工作不如管理层预期那样积极有效的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管理层而言,新华信托的重生是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等重大利益的事情,而对于接管组而言,这就是一个公事公办的工作。激励强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作者的观点是,新华信托当前面临的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信托公司在当前没有找到新的业务突破点,转型遇挫,前景未明,从而使得信托公司的牌照对于股东失去了价值。对于一个存在巨额债务的信托公司而言,牌照价值扣除债务之后,可以是负值。

雪松控股当时花了大价钱获得中江信托的牌照,除了不菲的股权转让费之外,还承担了中江信托原有的项目的刚性兑付义务,前后花了几百亿元。雪松控股几乎什么好处都没有落着,最后还因为刚性兑付没有做到位,被很多信托投资者痛骂。讽刺的是,这些出现逾期的信托产品大多都是明天系控制中江信托的时候发行的,和雪松没有关系。雪松这是赔钱做好人好事,还被人骂,真可谓是冤大头。

显然,雪松控股信托公司,并不只是单从投资的角度来考虑的。雪松控股获得中江信托的时候,信托行业的形势,还没有像当前这么严峻。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抄底明天系的困境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天系素有金融牌照收藏的癖好,它不仅仅是追求金融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而且同类型的金融牌照,通常都有好几家。以信托为例,明天系下边的信托公司除了新华信托之外,还有新时代信托、中江信托等。

明天系的全面崩塌,是从2017年开始的,当年国家推行金融强监管政策,治理之前金融过度发展产生的乱象。明天除了新时代和新华信托被接管之外,包商银行也是出现重大问题被接管,最终被分拆。

明天系为了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当时还将手中持有的多个金融牌照转让给其他机构,包括中江信托、国盛证券等。中江信托被出售给雪松控股,并更名为雪松信托。

雪松控股在获得中江信托的牌照之后,曾经一度很活跃。发行过多笔供应链融资。然而到了后面,雪松控股发现手中的信托牌照成为了烫手山芋头。

一方面,为了保持信托的公信力,雪松控股花了上百亿的资金刚性兑付之前的项目。但是发现逾期的项目越来越多,简直是个无底洞,苦不堪言。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加强,资金池运作、关联交易等都受到限制,信托牌照对于控股股东的价值开始变得“小局”起来。

控股股东把金融公司作为提款机的特殊价值,因为当前的监管加强而被清零。信托公司的股权作为投资品而言的价值,当前也在迅速下降。当前国内还有大量的银行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股票市值都低于净资产,关键的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金融牌照的价值大幅减少,而持有的资产存在隐性炸弹,价值有一定虚增。

上市的信托公司,陕国投的市值约为120亿元,而公司的净资产为124亿元,市净率不到1。如果公司的资产不存在价值虚增的情况的话,这意味着,信托的牌照价值为0甚或为负。将信托公司破产清算,对于股东而言,反而更为有利。

陕国投的市值表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来为何新华信托没有股东接盘,几乎沦为破产清算境地的关键原因。信托公司为什么会到当前的境地?可以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来看待。

外因方面,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近十几年以来的特殊的经济金融形势。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类信贷业务,与银行信贷业务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不同。银行主要依靠存款,而信托则依靠私募发行信托产品。两者的资金成本也不同。因为资金成本不同,所以信托公司的客户相较银行下沉,整体而言,信托公司承担了更高的信用风险。可以将信托公司视为是开展次级贷的批发银行。

中国近十几年以来的形势的特殊性体现为,在中国的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有较高的融资需求和较强的偿债能力,然而,这两类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不时受到限制。这给了信托行业发展的特有机遇。

在这两年金融去杠杆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之下,地产行业出现爆雷,拖累在地产业务涉及过深的信托公司。而融资平台的业务,虽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信用问题,但是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开展业务受到政策限制,规模难以扩张。

内因方面,信托行业的比较优势是次级贷款业务,但是信托公司却没有发展起来对于低信用主体提供融资的风险管理能力。这几年,信托公司都在忙着业务转型,发展慈善信托、家族信托、FOF、证券投资等业务,但是这些业务都无法替代主动管理类的政信业务与地产业务,信托公司也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信托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方向是非标业务,这类业务的成熟模式就是美国的CDO。这类业务当前信托公司存在的不足在于信托产品没有实现标准化,无法交易,没有流动性,也没有办法被公募基金投资。

另一个方向就是地产股权投资,这类业务当前国内像鼎信长城、合凡资产等地产私募基金做得比较成功。信托公司相比这些地产私募基金,具备金融牌照优势,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信托公司当前存在的不足是,信托公司之前开展地产业务主要是以债务业务为主,没有发展起来相应的投资与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微信:17035001698)进行删除或与您共商解决,咨询合作微信chunqiu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