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6年(南梁中大同元年,东魏的武定四年、西魏的大统十二年),在这一年,南方的陈霸先在典澈湖之战中大败李责,西魏的独孤信刚刚平定了宇文仲和,而高欢则在邙山之战三年后再次卷土重来。

八月二十三日,东魏军队在邺城集结后全部开到了晋阳。高欢要想西入关中,就无法绕开玉璧这座堡垒,九月,东魏大军包围了玉璧,高欢此举的目的是一方面拔掉玉璧这颗钉子;另一方面最好能引诱西魏军主力前来,在河东地区进行决战,然而,西魏主力压根就没有出现。

东魏军的军营连绵数十里,一直延伸到玉璧城下。高欢下令东魏军不分昼夜对玉璧城发起猛攻,韦孝宽在城内随机应变进行抵抗。玉璧城内没有水源,城内将士从汾河上取水吃,高欢下令将汾河改道,仅用一个晚上就完工了。高欢命令部队在城南堆砌土山,等到土山堆到比玉璧城墙还高时,居高临下,越过城墙。玉璧城内原有两座城楼,韦孝宽命人在城楼之上再捆绑圆木加高,一直保持比土山高,来抵御来自土山上东魏军的攻击。

高欢派人对韦孝宽说∶"你将城楼建到天上,我就挖地道取你。"遂命令部队在城南开挖了十条地道。又采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在城北又构筑一座土山,集中了大量攻城器械,持续发起进攻。韦孝宽命令部队开挖深沟,切断东魏军挖往城内的地道,选拔军士驻扎在深沟内,一旦城外的地道挖到深沟处,西魏将士即将东魏士兵擒获、斩杀。西魏军还在深沟外面囤积了大量干柴,并准备有火种,发现地道中埋伏有东魏军,就将干柴塞入地道,投下火种,用皮风箱鼓动,霎时间地道内就浓烟滚滚,只扇一次,地道内的东魏士兵全都被烧成焦土了。

从地道进攻无法得手,高欢又命令部队制造冲车撞击城墙,冲车到处,城墙全被摧毁,无法抵挡。韦孝宽命人将布连接起来,制成巨大的帐幔,城上看到冲车即将朝哪里冲来,就将帐幔垂到哪里,帐幔悬挂在空中,冲车无法将其弄坏。东魏军又将松枝捆绑在长杆上,灌上油试图将帐幔烧毁,并想把城楼烧掉。韦孝宽让人制成长钩,等火杆到来时,用长钩将其割断。东魏军又在城的四周挖了二十多条地道,用木柱支撑,然后纵火焚烧木柱,木柱被烧毁后,地道塌陷,上面的城墙也随之倒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之处竖起木栅栏,堵住缺口,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用尽了进攻之策,韦孝宽均一一破解,不仅如此,西魏军还乘虚夺下了东魏军进攻用的土山。

高欢无可奈何,就让仓曹参军祖珽(祖莹之子)前去劝降∶"你一人守在这座孤城之内,西魏未发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恐怕最后将无法保全,为何不早早投降?"韦孝宽回答∶"我城池固若金汤,军队、粮食都非常充裕,进攻方总是十分疲劳,防守方却非常安逸,哪有十天半月之间就需要援军的?我反而担心你们将面临回不去的危险,我韦孝宽乃关西大丈夫,肯定不会当一名投降将军的!"

祖珽又对城内将士们说∶"韦城主受了人家的俸禄,为人家坚守也可以理解,其余军士们,你们何苦要与他一起进入滚汤、烈火中呢?"于是将悬赏文告射入城中,文告中称∶ "能斩杀城主投降的,拜为太尉,封开国公,食邑一万户,赏一万匹布。"韦孝宽得到文告后,在文告背后亲笔题写"有斩杀高欢的,也按照这一标准封赏",然后,射到城外。韦孝宽的侄儿韦迁在东魏,被东魏军押送到城下,东魏军威胁韦孝宽,如果不投降,就将韦迁杀害。韦孝宽慷慨陈词,西魏将士无不深受感动,个个决心死战到底。

东魏军连续进攻了整整六十天,将近一半士兵被杀伤,或者生病而死,共计死亡约七万人。高欢无计可施,又急又气,旧病复发,突然一颗流星陨落在高欢的大营之内,东魏将士一片恐慌,十一月一日,高欢遂下令将死难的七万余人埋葬在一座大墓里,而后,撤围而去。十一月十一日,回到晋阳的高欢命令段韶护送时年十八岁的太原公高洋前往邺城,代替高澄镇守邺城;十二日,征召高澄回到晋阳。西魏朝廷令殿中尚书长孙绍远、左丞王悦来到玉壁慰问将土,并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建忠郡公。

高欢从玉璧回师后,军中就传言韦孝宽用机械发射的定功弩射杀了自己的丞相,西魏人听说后,就在文告中宣称∶“强弩一射,恶徒就死了。”高欢究竟是生病了,还是被射伤了,已无从考究。不过,为了辟谣,高欢还是强忍病痛,接见了东魏朝廷的重臣们,在席间,他请斛律金唱那首著名的《敕勒歌》,高欢亲自跟着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想起了那熟悉的草原,还有那同样熟悉的歌声,他还想到了自己未竟的事业,外患未除,内忧尚多,一世英雄,转头成空,唱着唱着,他百感交集,不禁泪如雨下。

东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统十三年,南梁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一月八日,也就是玉璧之战结束两个月零八天,东魏渤海王高欢去世,终年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