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段罗君 通讯员 周丹丹 王宇锋 程焕杰 何江桥 金凯华

眼下,正值水稻种植时节。临安於潜镇绍鲁农场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打田、育秧,忙得不亦乐乎。

在田野间,不时会有白鹭飞来。它们在田里栖息、嬉戏、觅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田园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插秧机不断在田间穿梭,一排排秧苗被整整齐齐地插进肥沃的泥土中,不多时,一整块水田就穿上了崭新的“绿装”,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以前用人工插秧费力费时,效率不高,现在机器插秧又快又标准。”绍鲁农场张民荣开心地说,机器插秧不仅省时省力省工,还能有效保障合理密植和宽行窄株,方便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通风采光,为后期水稻高产量打下扎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绍鲁村原来是雷竹种植大村。由于种植雷竹的时间较长,林地普遍出现了土壤碱化、盐化、板结现象,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去年以来,通过“非粮化”整治,“低小散”的雷竹林被清理,村里也开始着手打造标准化农田,以适应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隔壁的光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几台大型挖机正在进行田间挖掘整理,大部分田块已经成型,方方正正,3米多宽的机耕道已经平整出来,连通田间水泥灌渠正在修筑,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缓缓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於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借着“非粮化”整治的东风,今年於潜镇计划投资2300余万元在“陌上花开·耕织原乡”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高标准绿色农田面积2500余亩。

下一步,於潜镇将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生态、农艺等措施,结合耕地地力提升、农作制度创新、田园生态涵养、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等,努力打造“地力肥沃、设施齐全、道路通畅、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绿色农田和产业融合发展区,重现宋时田畈、天目原乡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