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石美玉、康爱德我国女性先驱,第一批留学美国女学生。

于美国密西根大学习医时的康爱德(右)与石美玉(左)。

九江,北滨长江、南倚庐山、东临鄱湖,是江西省的北大门。以汉高祖六年(西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凿井筑城戍守为发端,九江建城距今恰好2222周年。在这2222周年的漫漫征途上,哪个时期是九江的高光时刻呢?我认为是清末民初,即1861年九江签署《九江租地约》开埠到1927年在全国紧随汉口收回英租界。九江位列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就在这一时期,姑塘海关税银曾一度占了清朝全国海关税银超六成之多(参考数字:2021年,全中国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排名第一的广东约2.26万亿元,占比为13.08%)。
1862年,江西省最早的海关九江海关设立;创办于1867年的私立同文中学和创办于1873年的私立儒励女子中学,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教会学校;1877年,江西省第一所西医医院九江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圣味增爵医院」诞生;1901年,江西省第一所大学南伟烈大学成立;1908年,江西省第一家银行户部银行九江分行设立;1910年,江西省第一条公路九莲公路建成,江西省最早的汽车客运公司随之诞生;1916年,江西省第一条客运铁路南浔铁路竣工;1925年,江西省最早一家由江西人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自己管理的纺织企业兴中纱厂正式开工等等。
中国首批女留学生
正是有了如此繁荣的经济,正是有了如此良好的教育,所以现在人们经常提及1884年至1892年间赴美留学的最早一批女留学生许金訇、石美玉、康爱德、金雅梅四人,其中石美玉、康爱德就来自九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第一批女留学生不约而同选择的专业毫无例外都是医学。
石美玉1873年5月1日出生于九江,这一年,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正值清穆宗同治12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迎来一个虚多余实的繁荣阶段。石美玉的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思想开明,并没有因为连生三个女儿而满腹怨恨,反而觉得应该给她们更多的关爱,让她们出类拔萃。
他们夫妇首先挑战世俗缠足陋习,立誓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江西天足第一人」,可谓是惊世骇俗。因为这意味着女儿以后可能找不到婆家或被婆家嫌弃,事实上也是如此,小美玉上学时就因为不缠足而被同学耻笑谩骂。但石氏夫妇不为所动,为了让女儿生活得更加自信,石氏夫妇觉得她们应该接受那个年代中国女孩无法想像的西式教育,于是,他们就把只有7岁的石美玉托付给好友昊格矩。
昊格矩是一位女传教士,她比石美玉年长27岁,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首府兰辛,父亲是一个木匠,支持废奴运动,曾帮助黑奴逃到加拿大获得自由;母亲独立而有主见,鼓励两个女儿接受高等教育。
昊格矩读完大学之后,便加入了卫理公会妇女海外布道会,1872年飘洋过海,来到了位于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港口城市九江,从此扎根中国、魂归中国。到九江之后的所见所闻,让昊格矩意识到要改变女性命运必须依靠知识,所以她到九江的第二年,就在九江城外土桥口创办女子半日小学,1876年改为桑林书院,1907年改名儒励女中(Rulison-Fish Memorialschool)。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家庭都不愿让女孩读书。

于是,昊格矩在石美玉父亲的帮助下,收养了几个中国女孩,让她们接受女校教育,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和石美玉齐名的另一名女杰康爱德。1892年,昊格矩把石美玉与康爱德带到美国进入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亲自陪读两年,让两位女孩快速适应了异国生活。后来,有学者这么评说:在康爱德与石美玉的命运中,昊格矩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她虽不是她们血缘上的母亲,却胜似母亲,这的确是来自命运的神奇安排。
赴美习医名列前芧毕业
学习紧张,青春飞逝,转眼就到了毕业季。自身的勤奋和学校的严格,使石美玉与康爱德的成绩优异,学籍纪录显示她们是毕业班的第二、三名,获得了头等毕业证书。在极具仪式感的毕业典礼上,石美玉身穿粉色旗袍,康爱德则身穿蓝色旗袍,一同登台领取学位证书,顿时在密西根大学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1897年,梁启超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记江西康女士》的文章,发表在主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上,文章详细记载了现场盛况:两人「昂然翛然,服中国之服,矩步拾级,冉冉趋而上,翘然异于众」。

学校师生和四方来宾睹此异禀,则皆肃然而起,违位而鞠躬焉以为礼,观者如堵墙,则皆拍手赞叹。此情此景,也深深感染了密西根大学校长,他由衷赞叹:有些人说中国人不值一提,但在我看来,中国人的本领不是我们能够超越的。就比如这二位女士,我们美国的女子和其相比,真的难以企及。
另外,有个少为人知的花絮是,生平堪称一个「奇」字的《老残游记》作者刘鹗,读罢此文,得知康女士「尚待字闺中」,心向往之,竟然托人写信给梁启超希望为其作媒、助其结秦晋之好。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要撰文为康爱德作记呢?我以为,是康爱德的独特身世让她的成功更具有励志意义。与同年出生的石美玉的优渥家境不同,康爱德出生在九江的一户并不富裕的康姓人家,由于家中已经有了五个女孩,她一出生父母就想送给邻居做童养媳。邻居请了一个瞎子给新生儿算命,算出的结果是:这个女孩命犯天狗,婚姻不利。
这样的命数,邻居哪里还敢接受她。就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石美玉的父亲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们将小老六送给昊格矩抚养。就这样,昊格矩收养了当时仅两个月大的女婴,并为她取了个英文名字Ida Kahn。从此,康爱德在昊格矩身边一天天长大,走上了一条迥异于中国平民女子的人生道路。
女杰学成归国回报乡亲
密西根大学的热潮也席卷到了大洋彼岸的故土。1896年,当两位杏林女杰学成归来的时候,迎接她们的鞭炮,从轮船停泊的长江码头,一直燃放到了她们家中。两位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的女性大受感动,立志以她们的所学技能来回报乡亲。回到九江几天之后连续多次成功手术,使她们名声鹊起,到第二年年底,两人接诊治疗了将近5千名病人。
为了改进治疗条件,她们决定创办一所医院,石美玉亲自到芝加哥募捐求助。1901年12月7日,但福德医院正式落成开业,石美玉亲任院长,医院每月求诊病人多达三千。此外,两位女医生还经常被邀请到九江和省会南昌甚至武汉的各级官员家里看病,也跋山涉水到周边农村行医,还有很多毗邻省分的病人前来就诊。时至今日,九江依然是赣鄂晥三省之交的医疗中心。
为了培养更多的医学护理人才,她们开设了但福德护士学校,石美玉兼任护士学校校长,亲自翻译英语教材并授课,这就是九江学院的办学源头。

康爱德后期照片。
慕名学医女孩络绎不绝
报效故土、救死扶伤的石美玉、康爱德,成为中国近代女性冲破封建枷锁、获得个性解放、追求独立自主的楷模。在她们的召唤下,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踏入医疗与护理行业,慕名来到护士学校求学的女孩络绎不绝。至1937年,共有500余名学生毕业获得了中华护士会证书,其中不乏众多佼佼者,比如伍哲英、邹邦元等。
伍哲英是福建长乐人,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去世,于是立志学医。伍哲英在1908至1912年半工半读于但福德护士学校,此后一边在但福德医院工作,一边在诺立女书院学习高中课程。1915年,在石美玉的大力帮助下,伍哲英赴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留学,并在纽约莱茵医院进修产科。
回国后,伍哲英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第二年拒绝了高薪续聘回到但福德医院,成为石美玉的得力助手。伍哲英后来在上海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第一医院护理主任兼护士学校校长;1928年担任中华护士会(现为中华护理学会)第一任华人会长,被誉为中国护士之母。
以下以年代概括石美玉、康爱德的主要事迹:1899年,康爱德出席世界妇女协会代表大会;1901年,但福德纪念医院落成开业;1902年,康爱德赴南昌行医,开办南昌第一家西医诊所;1911年,南昌妇幼医院建成,康爱德自任院长,百姓称之为「康医院」;1915年2月5日,石美玉、康爱德等21位医生,在上海创建中华医学会;1916至1918年,康爱德前往天津担任北洋女医院院长兼护士学校校长;1920年,石美玉赴上海筹建伯特利医院,即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22年,石美玉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大会,当选为副会长;1925年,中华妇女节制会在上海成立,石美玉任第一届主席等等。
社会尊重有贡献的人士,各方面给予两位杏林女杰巨大的荣誉和礼遇。有一次石美玉生病在家休息,九江知府得知此事,特别颁布告示,禁止任何车马经过石医生寓所的街道,以免影响她康复。
1912年10月,南昌知识界妇女代表在妇幼医院为孙中山莅临南昌举行欢迎会,康爱德代表妇女界向孙中山献花。
密西根大彰显2位杰出校友
1931年12月6日康爱德在上海逝世、1954年12月30日石美玉在美国逝世,她们的一生,书写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时至今日,女性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当然权利,但历史不会忘记中国女性曾经的抗争和奋斗。
密西根大学被誉为美国「公立的常春藤」,其医学院更是长期位列全美医学院前三。当年,石美玉、康爱德的传奇故事便激发了密西根大学管理阶层对于东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思考,在1914年正式设立了「Barbour奖学金」,这是该校最古老、最负盛名和最独特的奖项,被称为密西根州独有的财产之一,其宗旨就是让来自东方的女性得到西方的教育,把好的东西带回去,在她们的同胞中传递祝福。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密西根大学仍把石美玉的头像印在医学院宣传册扉页,称她为首位获得我校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女性。
百年之后,挂在墙上!当今我国社会公认的成功,石美玉、康爱德,这两位九江杰出的杏林女性,上世纪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