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王琨

有时我觉得娜塔莉未免太过强硬,大家有小小分歧时,她说话不太客气。

但在楼下等着她下来开门,再跟在她后面爬陡峭的楼梯上6楼(等于中国7楼),我马上释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比她年轻近20岁,日常运动强度不小,这楼爬着都觉得有点儿吃力。

难为她这个年纪,一天上下十几次。周五晚上工作到8点还精神十足,毫无疲态。显然,强硬是她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要求,不然可能早就垮了。

说着话,她放松下来,表情语气都柔和了,还夸了一次又一次我送的花。

疫情两年多,法国人见面和道别时传统的礼仪有些改变,大家往往犹豫要不要贴脸。不贴好像有些生分,贴吧又怕对方介意。但对娜塔莉来说正好,她本来就不喜欢这种太过亲密的仪式,借着疫情可以理直气壮不拥抱不贴脸。

确实,她看上去比较矜持,不好亲近。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慢慢获得她的信任。

尽管如此,我们之间仍然用尊称“您“,距离感显而易见。

我猜这跟娜塔莉的童年经历和性格有关。她父母感情不好,她才2岁爸爸就把她放在爷爷奶奶家。所以娜塔莉和奶奶更亲,受奶奶影响很深。

她的书扉页上写着:送给吉吉,我的祖母。奶奶的名字是吉贝尔特,大家叫她吉吉

娜塔莉的小屋墙上有爷爷奶奶的照片、父亲年轻时的素描和朋友的照片,却没有任何母亲的痕迹。

但母亲的好品味传给了她。她母亲是法国成衣业最早的从业者,标准职业女性。而且,她母亲对美丽又时髦的地方有种直觉,把还是小姑娘的娜塔莉带到意大利的菲诺港度假。

菲诺港是地中海边一颗明珠,位于法国蔚蓝海岸的延长线上。50年代末,意大利的幸福生活在此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如梦似幻。

娜塔莉小时候每年都要去菲诺港几次,因此意大利成了她心灵的祖国。她甚至觉得自己像意大利人多过法国人。

但娜塔莉对餐桌和烹饪的爱好来自奶奶吉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吉擅长烹饪,热情待客,还会布置餐桌。每当家里招待客人时,吉吉会拿出橱柜里的盘子、杯子,还有在重大日子才用的银器,在餐桌上铺上亲手绣的桌布,摆上美味的菜肴,装饰得美轮美奂。就这样,普通家庭餐厅摇身一变,像剧院一样美丽优雅而生动。

美好和优雅具有力量,如果一个人在年幼时受过这样的熏陶,就会受益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种力量,让娜塔莉在生活一落千丈,不得已搬进这个比她原来的地毯还要小的蜗居时,支撑她不垮掉,一如既往热爱美好的事物、生活,以及分享。

正是在空间和预算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娜塔莉对生活反而有了新的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六楼,娜塔莉再也不能像奶奶那样布置餐厅。这里不仅摆不下大餐桌,而且稍微大件的餐具都无法放进迷你水槽里,所以餐具必须从简。

折衷办法是用陶瓷盘当底盘,上面放纸碟。但刀叉和玻璃杯绝对不能用一次性的,而必须用镀银刀叉和玻璃杯,那才是真正的餐具。好在这些器具体积小,容易清洗,但也得控制数量。目标是尽量简单但保持最低程度的讲究,兼顾方便与美观,不能过于简陋。这个尺度不容易拿捏。

很奇妙,客观条件的局限变得无关紧要,它反而帮助你重新审视关于价值的标准。

“六楼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既短暂又长远,既严格又灵活,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精神上。严格,因为住在小房间就像生活在船上一样,必须井井有条,容不得一丝杂乱。灵活,因为这里和我以往熟悉的日常生活有着深不可测的鸿沟。我得尽快改变生活方式,才能适应当下看起来荒诞的生活。并且得做长远考虑,我曾经忽略了这点。同时实用性变得尤其重要。”

娜塔莉这样在书中写道。

认识娜塔莉时是冬天,最后一次见面冬天还没过完。网上她的照片穿的也都是冬装。天气暖和她会怎么打扮呢?会不会因为天热而随意一些?

冬去春来,我再次见到娜塔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六她在拉丁区一家咖啡厅举办签售会。上午已经20度,对巴黎来说这就是十足的夏天了。

周五晚上11点我们还在短信联系。按法国人的礼仪,一般人会避免这个时间发短信,但娜塔莉太忙,这个点才抽出时间回我。而周六上午11点,她又精精神神坐在签售桌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仍然一身香奈儿,和冬装比色彩更清淡柔和,质地也薄些。最精彩的是她脖颈间和外套同色系玻璃珠项链,若隐若现。我暗暗叫好。一般人佩戴首饰都喜欢用强调和对比手法,娜塔莉则举重若轻,巧妙地用首饰衬托衣服。不留心看不到,留心的话就觉得特别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听了一下,娜塔莉的项链来自意大利玻璃小岛Murano(穆拉诺岛)。我只知道穆拉诺岛玻璃器皿出名,不知道他们的首饰也这么别致。她品味真是一流,大胆自信,不拘泥于名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约娜塔莉哪天有空一起喝杯咖啡。她为难地说特别忙,尤其最近她的英语老师兼50年的好友雪莉摔伤,住在离市区老远的医院,每次去探望路上来回都要花几个小时。

雪莉我见过两次,八十多岁的美国老太太,一个人住在巴黎,平时都是娜塔莉为她买菜。

我也想去医院探望雪莉。娜塔莉拿出一张纸,一个字一个字写下雪莉的全名和医院名字、地址,连怎么转车都写清楚。还画图告诉我下车后怎么走。其实我只需要有医院的名字就能找到。

看到娜塔莉认真的样子和依然曼妙的身姿,我实在佩服她的勇气。尽管这个年纪命运翻盘的机会不大,她却从不放弃努力,每件事、每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毫不松懈。

这也许源自她童年从优雅和美好中得到的力量吧。

王琨还拿到了娜塔莉·乔治书的版权代理,有出版意图请洽。

小心意微店入口!

小心意微信群入口!

(添加客服微信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