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便利店、团餐、小B餐饮等渠道需求的增加,速冻包子的需求量正迎来快速增长,整个赛道正处在市场大爆发的前夜。

近700亿大赛道,速冻包子占比微乎其微

包子,是中国人最日常的食品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迥异,导致饮食消费地域性强,而包子是少数能做到南北通吃的传统美食。

从地域上看,有广东叉烧包、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笼包、开封灌汤包、扬州三丁包、新疆烤包子……虽然不同地区有着不尽相同的口味习惯,但对包子都有着先天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区域适应性广,包子的消费场景也非常多,除了作为主要消费场景的早餐,在一日三餐里也都有包子的身影。

那么,你知道中国包子市场到底有多大吗?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包子市场规模为646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包子产业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市场规模降至576亿元,同比下降11%,但绝对市场规模仍然非常大,而且未来的增长趋势也广被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包子这个大赛道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以现制现售的形式存在的,速冻产品占比却很小,不足二成

各种各样的包子店、早餐店和餐饮店,是消费者购买包子的主要途径。

据统计,2020年,我国速冻类包子的市场规模总量为92亿元,占比仅16%;现制类包子产品市场规模则达到了48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需求量上看,2020年我国速冻类包子需求量为38万吨,现制类包子需求量为192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在需求巨大,速冻包子前景广阔

虽然在整个包子赛道,速冻包子占比不大,存在感也不强,但近两年,随着便利店、团餐、早餐等渠道的崛起,工业化、标准化的速冻包子正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据天眼查相关数据显示,2011~2021十年间,我国便利店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增加了足足5倍,现已突破25万家。

而在所有便利店,蒸包机都是标配设备,上面陈列的热乎乎的大包子,成了上班族早餐的最佳选择之一。

数据显示,包子在便利店系统的点单率为6.5%,排名高于汉堡、盒饭、沙拉等鲜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德勤-便利店的下一站

便利店系统的指数级扩张,也间接成就了一批速冻包子企业,其中山东一家主打便利店渠道的包子企业近年来成长迅速,据消息人士透露,该企业包子单品的年销售额就已接近3亿元。

除了便利店,小B餐饮、团餐等渠道,对速冻包子有着更大的需求,其市场容量也要大得多。

以团餐渠道为例,由于上客时间特别集中,要求短时间大量出餐,后厨工人自己包不仅口感、质量不稳定,成本也高,而标准化的速冻包子成本低、质量稳定、出餐快,很好地满足了团餐渠道的需求,也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山西地区的一位经销商告诉头条君:“我们主要通过早餐和团餐渠道卖货,包子一个月的销量大概在5000件左右。”

“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去年营收近14亿元,同比增长41%,团餐业务的高比例增长,成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021年,巴比食品团餐销售实现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速冻包子未来的成长趋势显而易见,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近两年来,更是有大量速冻食品企业先后涌入这个赛道,上马包子生产线,推出各种包子产品。

整个速冻包子赛道,正处在市场大爆发的前夜。

缺少行业龙头,产品痛点凸显

然而目前的速冻包子赛道,虽然有个别企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并没有与其他企业拉开明显的距离,还没有一家具有绝对优势的“领军品牌”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巴比食品这样的上市企业,其主要的营业收入也是来自连锁门店的现售包子,其工业化生产的速冻包子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几。某些专注于特殊渠道(如便利店系统)的企业,其速冻包子产品的绝对规模也并不算大。与包子市场的容量相比,任何一家企业的占比都显得微乎其微。

包子作为最常见的主食之一,其消费场景和频次实际上都要远大于水饺、汤圆等传统品类,按理来说速冻包子的市场容量也足够大,甚至完全能催生出一个10亿规模的企业。但目前并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出现。

这和速冻包子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有着直接关系,整个产业还都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企业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冻包子一直以来存在的痛点——“还原度差”,这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

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在包子这个赛道上就可能快人一步。

还原度差,制约速冻包子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让速冻包子进入寻常百姓家。”河南创新研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霖科技”)总经理周航说,他们关注包子品类的时间长达十余年,对各种包子产品的工艺都有着深入研究。

在周航看来,“还原度差”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包子品类未来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还原度差”是各种速冻包子(尤其是发面类包子)面临的普遍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01

缩包

缩包,也就是包子在蒸的时候面筋网络没能正常撑起来。

周航介绍,缩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面筋筋力太强,导致面筋没有完全舒展开,加热完一停火,“哗”一下又缩回去了;另一种是醒发太过,面筋支撑力变弱,也会导致缩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缩包会使包子面皮变得硬邦邦的,口感变差,外观也不好看。不仅容易引发终端客诉,还给厂家造成了比较高的次品率。

02

起泡

包子复蒸之后,表皮起了很多泡,变得坑坑洼洼,不光滑了,颜色也不白亮了,卖相变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漏汁

“速冻包子和现蒸包子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不保汤汁问题。一旦漏汁,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周航认为,这么多年来,面皮不保汤汁也一直是速冻包子面临的最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刚做成的包子都是含有汤汁的,第一次蒸制后,面皮膨胀起来,结构变得疏松多孔,汤汁便会逐渐渗入面皮里。现蒸包子因为售卖时间短,这个问题并不明显。

但工业化生产之后,保存时间长,汤汁渗漏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一旦汤汁渗漏,包子卖相就大打折扣,还会导致馅料失去水分,抱团过紧,皮馅分离,吃的时候显得皮大馅少,口感也会变差。

这些痛点已经成为摆在速冻包子厂商面前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解决,包子品类恐怕将很难真正实现质的突破。

对于这一点,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工艺+技术突破,助力包子品类突围

多年研究下来,周航觉得速冻包子还原度差的问题,归结起来就两个方面——冷冻之后冰晶对面筋的破坏,以及馅料中汤汁的渗漏。必须两方面同时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痛点。

01

面皮:突破专用粉制约

包子面皮出现的缩包、起泡等各种常见问题,症结根源就在面粉上。

据周航介绍,现在速冻包子厂家可选择的包子专用粉品牌其实很少。“大型面粉厂看不上包子专用粉这个小类别。像中粮、益海嘉里、五得利这样的大企业,日产能都几万吨,但整个速冻包子行业日需面粉产能,也不过1万吨左右。”

与此同时,中小面粉厂家中,能把包子专用粉做好的又屈指可数。所以现在的困境是,优质包子专用粉价格很贵,能卖到100元左右一袋,而普通的面粉才85元一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到了原因,研霖科技对症下药,从常见的面粉品种入手,通过面粉性能改良,工艺改进,也可以生产出品质稳定的发面包子,这样速冻包子的面粉选择范围大大拓宽,成本也大幅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馅料:降低漏汁几率

针对速冻包子常见的漏汁问题,研霖则专门研发了一款大包子专用皮冻粉。

皮冻粉能把馅料中的水分锁住,平时冷冻状态下凝结到一块,加热时候才形成汤汁。这种可逆的状态,使得汤汁渗入面皮的几率大大降低,也有效避免了漏汁情况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工艺:量化成数据,方便工厂操作

在速冻包子的生产过程中,二次醒发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如果二次醒发控制得好,包子面皮结构、筋度、口感都会提升,不容易出现缩包,起泡的问题,其他各种常见问题也都会大幅改善。

但因为二次醒发对很多工艺关键点的控制要求较高,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并不能自如掌控,都是靠老工人的经验完成。

所以,研霖也将速冻包子的二次醒发工艺进行了标准化改良,把各个环节,各项参数,具体化、标准化,全部量化成了数据,通过数据指导工艺,生产企业据此便可以轻松实现标准化作业。

1

将酵母改良剂、泡打粉加入面粉中预混30秒;

2

将乳化油、盐溶化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已预混好的粉中;

3

将面粉揉成面团后,再进行压面,至光滑即可;

4

成型;

5

醒发;醒发箱的温度一般是37-38℃;湿度一般是65%-75%(也可根据自己的醒发箱的湿度调节,保证包子表皮仅有一层水汽即可,不能让包子皮看起来太潮湿),改良剂添加量:按面粉用量的1%添加;

6

蒸制15分钟左右(可根据自己的设备进行调整设定),冷却后进隧道速冻。

一个产品的升级与突破,不是某一两个地方的改变,而是整套工艺技术的改进,对于速冻包子来说,更是如此。

包子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提升,最直接的是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为这个品类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速冻包子也会成为一个有着百亿容量的大品类。同时在这个细分赛道,也会孕育出一家或者多家“品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