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节仿佛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还有两周的时间便到了。初夏的阵阵清风吹过,芦苇叶微微摇曳,将粽子的香味散播到空气中,这正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该包粽子了。

如今提到端午节,人们便会想到粽子,不过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物,早期的粽子其实是用来祭祖的。我国重孝,在重要的时刻总会想到祖先,端午正值仲夏,谷物丰收在望,此时人们便要祭祖,来求得祖辈的保佑,希望粮食获得丰收。粽子便是这个时候要用到的祭品之一。一直到了晋代以后,粽子才被确定为端午的传统食物,一直延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粽子是以各种植物的叶子为皮,糯米为基础食材,包入各种馅料,再经煮熟后食用。而受到南北地区饮食差异的影响,其馅料往往有着甜咸之分,北方人喜欢红枣,蜜枣或是豆沙为馅料的甜粽,而南方广大地区的人们则更习惯咸鲜口味的粽子,其馅料更是非常多样,有五花肉,咸蛋黄,火腿,咸肉,瑶柱,虾米等。无论哪一种,都是当地人的心头所好,也寄托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为了满足舌尖味蕾的享受,更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粽子代表着团圆,吉祥,安康,同时在汉字文化中,其又同“中”“众子”等为谐音,代表着一举高中,子孙众多等美好寓意。所以在端午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除了自家人吃,还要给亲友送上一些,以表达节日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粽子一定是人们在端午节期间最惦记的食物,不过吃粽子也是大有讲究的,不仅要通过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氛围,更要为我们自己的健康负责。牢记“粽子5不吃,吃了人难安”,端午节快到了,吃粽子的禁忌要了解。

1、不吃太快

包粽子是一个比较耗费时间的过程,而正是如此,人们对于粽子的期待也就多了一分,尤其是在煮的时候,对于粽子的惦记会越来越强烈,恨不得马上能够尝到它的滋味。而粽子出锅后,往往会比较烫,我们在吃的时候不要太急,尽量将其先晾凉一些。同时吃粽子也不要太快,粽子本身的粘性是比较大的,囫囵两口就往下咽,容易噎住,甚至还有可能会粘在食道里,同时未经仔细咀嚼的熟糯米对于我们的肠胃消化也有着比较大的考验。因此吃粽子要慢一些,多嚼一嚼再慢慢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不吃太多

粽子软糯可口,香味馥郁,很多人都喜欢它的口感。再加上其中的馅料丰富,也就会令人食欲大开,而且现在的人们包粽子时往往会准备多种馅料,所以吃粽子时便忍不住将各种馅料都尝尝。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吃下过多的粽子。首先来说糯米属于粘糯的食物,食用太多不易消化,同时糯米以及其中的馅料都属于高热量的食物,有的人在吃粽子时还喜欢蘸糖,酱油,蜂蜜等,也就使其中的糖分,盐分变得更高,由此可见在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量,避免超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吃夹生的粽子

粽子中往往包入了大量的糯米以及馅料,其一般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煮熟,当然如果是个头更大一些的粽子,需要的时间也就更久了。另外关火后一般需要继续焖一段时间,才能使粽子的口感达到完美。所以在等待粽子成熟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迫不及待地去吃夹生的粽子。否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另外粽子在保存的过程中也易导致返生,在吃之前需要二次加热熟透后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不吃冷冻时间超三个月的粽子

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上很多粽子,如今都喜欢放到冰箱里冻起来,能吃很久。虽然冷冻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但也要注意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食物的口感风味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来说超过三个月的粽子就不适合再吃了。平日里想吃,也可以现包。再者说这么多的粽子放在冰箱里,对于电费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实在没有必要保存这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特殊人群不吃粽子

首先来说粽子属于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所以对于肠胃不适的人来说,尽量等待彻底恢复后再吃,以免加重不适。另外作为糯米为主要原料粽子,食用后对于血糖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需要控糖的人士要少吃或尽量不吃。同时糯米及其馅料的热量也不低,减肥人士也要注意少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图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