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伍姓,几经分合。像极了两个同胞兄弟,有太多相同的基因——始经千年历史,源于五姓之祖。是歌中所唱:“我走过你走过的路,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样的亲密。

西伍姓村东临东伍姓、西接赵柏村、北邻下朝、南连伍姓湖。辖西伍姓、伍姓屯2个自然村,与东伍姓同属城北街道办辖村,有1368口人3950亩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两村以南北路为界,各居东西,但还相隔甚远,村间有大片的庄稼地。后随着村子的不断扩大,两村已连在一起,仅路东路西的距离。

在伍姓抗战展览馆的英烈谱中,有三位西伍姓村的烈士。分别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许跟峰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王善西烈士和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陈永康烈士。

西伍姓村离伍姓湖大约2.5公里,去年大雨,村里的6个居民小组中所幸有两个组地势较高,村里被淹的500亩耕地中,有300亩比较严重,小麦虽然没能种上,但都种上了玉米。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惠小川介绍,当时地里的排水壕是满的,与地面几平,村里组织疏通、挖深排水壕,同时用水泵抽,最严重的300亩耕地不抽排水的话连玉米都种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东伍姓村一样,村民饮用水是郭李供水。提起曾经8元一方的水价,惠小川说,当时由于管道老化,跑漏水厉害,村民水费居高不下的原因,还因为管道是东伍姓村一条线接过来,他们村不但要承担自己村这段水管的损耗,还要平摊从接口处到东伍姓村这段的损耗。2009年上任后,他下决心要改造吃水管道,为村民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他自己设计路线,多方筹资加上自己垫资,沿干古路重新铺设了3000米的管道,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将水价从8元降到了3.2元一方,且24小时供水。村里有14眼灌溉深井,虽然紧靠伍姓湖,但井深都是280到300米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支委姬宏明告诉我们,西伍姓村的学校原来很有名,有小学、初中、高中,以前下朝、开张等方圆好多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学。但原来学校是土坯房,年久失修,经常坍塌。虽然后来重建了有34间教室的新学校,但后因生源缺乏,西伍姓村学校被撤。

“最近环保局正计划在西伍姓村村南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厂建好后,能解决村里一半的排水。”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大伍姓湖水生态治理,沿湖村庄都要逐步建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处理好了才能进伍姓湖,要严格把好入湖关。“伍姓湖的生态好了,周边村庄也能收益。”惠小川说。

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玉米和小麦,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以棉花种植为主,后来才逐渐衰退。惠小川说,村两委也想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引导村民实现增收,但因土质原因,曾经试过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效果都不太好,苹果实验了多少回也没成功。再加上村里现在常住人口不到400人,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打工或者开饭店,发展别的的确存在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村集体没有土地,集体经济没有别的收入。下一步计划建一个粮食深加工厂,建成后再承包出去,这样村集体每年能有6万到8万收入,依靠磨面和蒸馍,还能带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另外,村里明年还计划建日间照料中心。

在西伍姓村有一棵500年的古槐。古槐树身虽已倾斜,但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蓬勃向上。古树陪着一代又一代的村人走过漫长岁月,见证着一段段历史过往。

它一定记得村中南堡子四周又高又厚的城墙,城内紧接城墙一丈宽通往四面的大巷,和城墙外四周一丈宽的护城壕;它一定记得西北村口带有廊坊、高高的玉皇阁,载重的车辆皆从阁下门洞经过。日军的炮火,曾将阁身炸出一大缺口;它记得南堡西门外三间神殿里,壮观的千手佛像。

它一定记得明嘉庆34年(1555年)因大地震重修的三官庙。一庙三大殿,中为三官殿,西为火神殿,东为药王殿。三殿前面各建有大戏台,共有两扇门。西戏台墙壁上,绘有唐朝时,与西域诸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往来、朝拜纳贡的图景,人物衣着貌容各异,栩栩如生。火神殿前,有一鼎壮观的大香炉,殿东有一高齐胸,直径二尺多的大焦炉;殿角有一庞然大钟,声音洪亮,夜深人静时,钟声可远达十余里。一庙三戏台十分少有,逢庙会曾请来两班戏团对唱,十分热闹壮观。现在西伍姓村村委会所在地就是以前的三官庙。

之所以推断伍姓村的建村年代有千载之远,是依据村中原临湖寺的石碑记载。

临湖寺在东西两村之间,山门上悬匾“临湖寺”三字,路南有砖砌的照壁,周边雕刻精美花纹。照壁北面正中嵌一石碑,宽二尺,高二尺多。石碑记载:大定三年重修临湖寺。进山门后,是个小广场,正北高台上是“韦陀殿”,神像魁伟。进了二道门,正北佛殿上有大雄宝殿四金字,佛像金身,头被盗过,殿外东边有关公殿,西边有华佗殿。经明代到清嘉庆时,又重新补建。早期寺内有主持及僧徒。寺的对面,坐东南面西北建有文昌帝君阁。旧时,春正月开学,小同学登梯上底层,再步登台阶而上至三层,对文昌帝君叩首,显示了对文教之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两村大量的大小庙宇及寺院,除遭日寇焚毁外,还有的在解放后建村建校之需和“破四旧”中被拆毁。

西伍姓村的南堡子旧社会叫姬家堡,是村中姬氏家族的居住地,据老辈人讲,姬氏家族是从黄河岸边的尊村迁居而来,居住在南堡子和后堡子,姬姓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许氏家族是西伍姓村的大族之一,是五老峰庙会的开发创建者,为修缮建庙兴会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和努力。旧时,在五老峰峪口路旁,有一座石碑,刻文记载着许氏开辟建设五老峰的始末过程及经营管理情况。在五老峰现存的《大明.重修五老殿神龛碑序》《大明.创建真武祠碑记》《大明.大事碑记》等文物中都有可考。从许氏族人于大明万历年间即开辟、建设并经营五老峰山景庙会一事来看,其迁入伍姓可推至宋.元时期。许氏家族与临晋东北二三里的许家庄同宗,原来每年清明节,许家庄还差代表来伍姓祖茔祭奠。

据《伍姓村志》记载,光绪三年以前,伍姓湖湖水干涸,当时在伍姓湖南、北、东三滩,熬盐有一百多处,天天有盐商来收购盐,销往几省。到民国时期,因熬出的盐成分不纯不利于健康被政府关停。抗战时期日寇控制运城盐池期间,西伍姓村3村民开了十几个熬盐处,除村民食用外,大部分由商贩运往栲栳等地出售,远的则销往河西、河南等地,日寇投降后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人去看村中一处民国时期的老民居。走在窄窄的巷道里,看着古色古香的砖墙和木门,雕花的门墩泛着岁月的哑光,像回到了旧时光。

一行人再去村边看地里的排碱渠,纵横交错与东伍姓村的渠相连,最后都归于伍姓湖。

南望,依然是苍翠巍峨的中条山和水波浩荡的伍姓湖。想起杨博的《伍姓湖歌》: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鱼……自云无姓亦无名,世代相传常钓此……”

陈晨 王泽林 薛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