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千年前的人们乘兴而作的诗歌或书画,流传至今,早已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引得人们竞相追捧。
1995年,一位王姓的农村老汉带着一幅家传古画,来到吉林长春文物局,希望专家能够评估一下这幅画的价值。
张先《十咏图》
可文物局工作人员鉴定后仅仅给出了1万元的估价,王老汉大失所望,之后他又辗转来到北京,最终拍出了1980万元的天价。
这幅画有什么样的来历?又有怎样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幅古画背后的故事。
坎坷鉴宝路
1995年的一个秋天,一位风尘仆仆的老汉敲响了长春市文物局的大门,这老汉姓王,刚一见文物局的接待人员,他便说要见局里的文物鉴定专家。
接待人员以为他来闹事,正准备赶他走,谁知老汉从包里掏出来一幅画卷,他说自己祖上是清朝皇宫里当差的,这幅画就是从皇宫里带出来的,价值连城,想请专家给鉴定一下,估个价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待人员对王老汉的话半信半疑,但架不住王老汉言辞恳切,再加上画的成色也不似作伪,便将他带到了专家办公室。
王老汉见到专家,便将包里的画卷展开来,放到桌子上。
整幅画卷有一米多长,宽约五十厘米,上面绘着生趣盎然的山水人物景象,回廊楼阁、花鸟交错,好一幅恬静生动的画面。
王老汉向专家介绍起这幅画的来历,说是自己祖父从皇宫里带出来的宝贝,如今清朝已经覆灭,但这宝贝毋庸置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一定价值连城。
张先《十咏图》(局部)
本来传到自己这里,也是要好好保存的,可是家里已经家徒四壁,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只能卖了这传家的宝贝。
说完,王老汉满怀期待地看着专家,希望专家能为自己估个好价钱,把这幅画卖出去,解决燃眉之急。
可谁知,专家一番查看过后,却对王老汉说,这画不值什么钱。
这下王老汉可急眼了,他着急忙慌地跟专家说:“这怎么会不值钱?这是我祖父从宫里带出来的!是真东西,古董!”
张先《十咏图》(局部)
看着情绪激动的王老汉,专家只好解释道:“东西是有些年头了不假,但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价值,只是一幅普通的画,你要卖的话,大概也只值1万元。”
并且,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还说,这幅画虽然不算贵重,但也有些年头,如果王老汉想要出售,也可以卖给他们,文物局愿意出1万元买下这幅画。
但王老汉拒绝了,这画既然不值钱,也解决不了家里急需用钱的问题,倒不如留着算了,也是个念想。
祖上传下来一百多年的宝贝突然变成了不值钱的物件,王老汉大失所望。
故宫
准备收拾东西打道回府,可王老汉越想越觉得,这不应该啊,这幅画传到自己手里的时候,父亲明明白白地说过,这是祖父当年亲自从宫里带出来的,皇帝收藏的东西,怎么会是假的呢?
不死心的王老汉决定再一次鉴定这幅画。
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汉在托人打听文物鉴定专家时,偶然遇到了一位历史学者,他看过这幅画后,虽然不确定具体价值,但是经过简单的测定,这幅画应该是宋代所作,且还有乾隆、嘉庆的印玺,必定来头不小。
甘学军
这番话又给了王老汉信心,这一次,他多方打听,也是托这位历史学者的福,他辗转找到了甘学军,甘学军曾是国家文物局的副主任,后来弃官从商,创办了国内首个艺术品拍卖公司,可以说是见多识广。
甘学军最开始看到这幅画的图片后,就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曾在古籍中看到过,应该是宋代某个名家所作,但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又去找了好友刘九庵。
刘九庵早在1956年就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书画修复和鉴定的工作。
刘九庵
两人在识古鉴古方面,都堪称经验丰富,但王老汉这幅画,倒是着实让两人感觉有些棘手了。
甘学军和刘九庵一番研究后,确定这幅画应该就是北宋词人张先的画作—《十咏图》,如果是真迹,那么其意义非同一般,但这画是否真迹,还要亲眼见一见才知分晓。
1995年冬天,王老汉来到北京,见到了甘学军与刘九庵一行人,当时一同在场的,还有一位来自北京市文物公司的鉴定专家——秦公先生。
秦公曾师从启功先生,在碑帖鉴定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古籍书画方面,也有所建树。
秦公
三人碰头,也都算是在文物界叱咤风云的元老级人物,当即对王老汉的这幅“传家宝”展开了详细研究。
王老汉兜兜转转许久,也想看看这令他日夜辗转反侧的传家宝,到底是何许物也,倒是没曾想,这传家宝,还真是个宝贝。
《十咏图》的前世今生
经过鉴定,这幅画的确是北宋词人张先所做的《十咏图》,创作时间大约为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1072年。
画卷是以绢本为底,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张先《十咏图》(局部)
画卷的开首部分便是一角亭台阁楼,将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楼阁作为主体,周围环绕有弯弯绕绕的九曲回廊,楼阁香榭,仙鹤花鸟,交相辉映在这一方画卷中。
再往后看,有一座山水屏风将楼阁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其内有两位老者正在执子下棋,两方对弈,似有势均力敌之意,颇为酣畅淋漓。
侧旁还有一老翁,似是被二者的棋局所吸引,便乘兴而来,拾阶而上。
身后还跟着一个侍从,抱着琴一同前来助兴。
张先《十咏图》(局部)
再往左侧看,是一座依江而建的方亭,亭内有两个老者倚柱而坐,面朝江景,相互交谈,神态怡然,颇为放松。
其后还有侍从走动,与画卷的开头部分相互照应,描绘了一幅寿星们风雅聚会的画面。
整个画卷左侧,便是大篇幅的山水,村庄茅舍,树木葱郁,群山耸翠,表现出了一幅太平盛世,风流儒士的聚会场面。
经过对古籍的翻阅,和对作者生平的研究,几位专家们也确定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张先画像
1072年时,张先已经82岁了,父亲早已仙去多年,出于思念,偶然一次翻阅父亲生前的诗集时,在《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中读到一句“他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感受到父亲将几个老人相邀作伴,寄情山水的闲适描绘于诗中,张先不禁有所触动,便以父亲诗册中的十首诗为灵感,闭关多日,作出了这幅《十咏图》。
张先一生以诗词创作居多,这幅《十咏图》是他唯一传世的画作,《十咏图》不仅仅是张先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更蕴含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这幅画若只是对宴会中觥筹交错场景的描绘,那便有些俗不可耐了。
张先《十咏图》(局部)
张先将六个寿星欢宴的场景融于山水之中,体现出他们之所以长寿的秘诀,便在于琴棋书画的熏陶,和山川造化的供养。
北宋本就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雅追求,这也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整幅画卷中,张先将父亲一生的志趣都跃然于纸上,这不仅体现出了当时士大夫阶级的审美,也足以看出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兴盛。
这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绘画作品,也是记载北宋时期文化和人物活动的现存唯一资料,足以为人们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经济、书法、绘画等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价值。
张先《十咏图》(局部)
至于这幅画为什么会流落到王老汉手中,其口中所称的祖父从皇宫中带出,也不无根据。
《十咏图》问世后,流传于世多年,先后被南宋词人赵孟頫和周明叔等人收藏,后来到了清朝时,这幅画又被进献给皇帝,便一直被收藏于皇宫之中。
画卷末端还印有乾隆皇帝、嘉庆黄帝和溥仪的三方印章。
后来到了清末,时局动荡,袁世凯试图称帝,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溥仪
在离开紫禁城之前,溥仪已经预感到自己前途多舛了,便借口赏赐的名义,将宫里近千件珍贵的古玩字画托付给弟弟溥杰,让他都带出宫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溥仪去往辽宁旅顺,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动身前,溥仪从皇宫中带出来的珍宝也一并都运往了东北的伪满皇宫。
但日本人的美梦并没有做多久,1945年,伪满洲国政权覆灭,溥仪及亲眷乘坐火车南逃,仓皇之下只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伪满皇宫里还留存有大量的古玩珍宝,都没来得及带走。
张先《十咏图》(局部)
皇帝都已经逃亡了,当时伪满皇宫里的宫女侍卫也四散溃逃而去。
在逃跑前,皇帝没来得及带走的东西,留下的也被这些宫女侍卫们瓜分一空,那幅《十咏图》也正是这个时候散落民间的。
至此,《十咏图》背后的故事,已经销声匿迹近五十多年的来龙去脉都已经清楚明白了。
王老汉得知自己家传的宝贝背后还有如此一段曲折的故事时,也震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张先《十咏图》(局部)
王老汉本就打算出售这幅画,如今听到这画是真迹,且还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怔愣半晌之后,王老汉问道:“那这画到底值多少钱?应该不止1万吧?”
秦公几人研究这幅画也有一段时日了,他们自然更明白这画所蕴含的真正价值,便说道:“这幅画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保守估计可以卖出600万的价格。”
600万,不说二十年前了,哪怕放到现在,也是一笔巨款。
张先《十咏图》(局部)
王老汉听到专家这么一说,顿时喜不自胜。
可这画有了,怎么卖呢?上哪里能找到文物收藏家来买这幅画呢?
几人都从事文物行业多年,对行业规则早已烂熟于心,文物售卖,讲究的就是渠道,有东西没买主,那只能是忙来忙去一场空。
但天无绝人之路,王老汉确实是运气好,找到的这几个人既有文物鉴定大师,也有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老总,几人都认为这《十咏图》意义非凡,同王老汉商议后,便决定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出售。
张先《十咏图》(局部)
拍卖风云
经过甘学军的介绍,王老汉的这幅《十咏图》于1995年底正式拍卖。
拍卖前不久,当时北京正准备筹备一场齐白石画作的拍卖会,因此早已有各方的文物商人或个人收藏家来到北京,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张先的《十咏图》即将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当时的北京本就各方人士齐聚,又听说北宋词人张先的唯一画作出世,纷纷前来参加,虽说600万的起拍价多少有些吓人,但能一睹这幅稀世珍宝的真面目,也算不虚此行。
但在开拍前夕,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王老汉要求拍卖行预付200万的定金。
张先《十咏图》(局部)
这一操作在此之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哪有东西还未拍卖就先付定金的道理呢?
但是王老汉决定,这东西经过多方鉴定必然是真迹,且价值连城,但托给拍卖行拍卖,他又担心其中出岔子,万一画被卖了,自己却没拿到钱,那可得不偿失,因此便要求拍卖行先预付定金。
而且按照签订的合同要求,如果在拍卖的过程中,因为被质疑画作的真假而导致拍卖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定金是不退的,这一操作对拍卖行来说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但有秦公和刘九庵几人的极力保证,拍卖行的负责人思虑过后,还是答应了刘老汉的要求。
拍卖会现场
1995年底,《十咏图》开始正式拍卖,不少文物界人士齐聚。
600万的起拍价报出后,不少买家都参与竞拍,希望能够拿下这幅稀世画作。
经过多轮竞拍,价格一路走高,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万,却并没有停止的趋势。
随着拍卖的进行,各方竞拍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价格一路冲到1980万,这个报价出来后,场内静默了一瞬,没有人再加价了,三个数的倒数,最后一锤定音,这幅《十咏图》最终以1980万的天价成交。
故宫博物院
不过说来也颇为感慨,以将近两千万的大手笔拍下这幅画的买家,既不是文物商人,也不是有收藏爱好的富翁,而是故宫博物院。
原来,在《十咏图》即将被拍卖的消息放出后,故宫也得知了这件事,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商讨和批准后,便前往拍卖行参与竞拍,最终以千万元的价格购得此画。
睽违多年,这幅销声匿迹近半个世纪的画,又一次回到了紫禁城,只不过这一次它不再是皇帝的私人藏品,不见天日,而是作为历史文物,被安放于故宫博物院,供现今的人们瞻仰观览,一睹千年前北宋时期的文人风貌。
张先《十咏图》(局部)
时至今日,这幅稀世珍宝依然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且被列为永远不得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之一。
兜兜转转,这幅《十咏图》从名家手中被进贡给皇帝,后来随着世事变迁又流落民间,最后又回到了它最初的地方。
千年时光悠悠而过,它见证过这个文明古国的兴盛与衰落,如今在中华强盛之时,又一次回到了世人的眼前,或许对它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王老汉
总结
一幅古画的背后竟然牵扯出如此多的前尘往事,令人感到唏嘘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文物买卖的思考。
王老汉最初想要出售这幅画,不过是因为生计所迫,专家开价1万或许是浊眼不识明珠,也可能是另有所图。
如果王老汉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追寻答案,或许这个故事又会有另一个结局,我们今日还能否见到这幅《十咏图》也要另当别论了。
因此,在鉴宝时也要注意甄别,以免被诓骗,得不偿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