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这句话里,三次提到“上游”,上游意识、上游责任、上游担当,这是对长江上游各省区市的共同要求。

( 2022-06-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筑牢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藏着巨大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在我国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透支比较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长江流域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护好长江势在必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让蓝天更多,让碧水更清澈,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明确提出要以最大的决心肩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用“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来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的生态生产力为依托,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发展森林培育、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途径培育区域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构建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环境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在全国生态环境中区位特殊,96.5%的面积地处长江流域,涵养着长江27%的水量,生物资源种类列全国第二,大熊猫国家公园80%以上的面积在四川。可见,四川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下游沿岸的省市。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密切,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企盼日益强烈。面对这道民生考题,四川积极回应群众对绿色生态文明城市的强烈期盼,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全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强化绿色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宜居宜业的山水生态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强化顶层设计,调整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道必答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针对性很强。长江流域的未来,只有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有序推进发展,才是一条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产业集聚带,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推进沿线省市工业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走到今天,的确也积累了诸多现实矛盾。尤其是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对长江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务之急是做好重化工产业的“减法”,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加法”,深入推进沿江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道必答题。(任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