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我们已顺利返回南昌,这次求医之行这么顺利,真的感谢您,感谢您的团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俊主任近日收到一条表达谢意报平安的微信,这位疫情期间来上海求医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也让医护人员们感到欣慰。

52岁的万女士来自江西,5月中旬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右肝长了一个近5厘米的大瘤子,医生告知她可能已经罹患“肝内胆管癌”,病情十分严重,需要立即做肝肿瘤切除手术。万女士心急如焚,但对于病情和治疗方案又拿不定主意,经多方打听和家属推荐,决定前往上海求医。

李俊教授了解到这一就医需求后,立即携团队进行准备,在严格按照上海市和医院防控要求完善核酸、流行病学排查、安排缓冲病房收治的同时,召集科内和多学科诊疗团队专家进行线上讨论会,明确诊断和完善诊疗计划。

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由于患者的主诉是“大便次数增多”,同时肿瘤指标系列中癌胚抗原(CEA)的结果有轻度升高,李俊发现原有的诊断可能并非万女士真正的病因所在,因此马上安排了肠镜检查,果然发现万女士的乙状结肠里有一个3.5厘米的肿块,病理诊断为结肠癌,而且有不完全梗阻的可能。再结合影像科、肿瘤科的意见,最终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

李俊介绍,类似万女士这样初诊时仅仅发现“肝脏里有个结节或者占位”,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癌”,但实际上最终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的病人很常见。据统计,初诊时约有50%的大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这就需要肝胆外科医生既要能拿下复杂的肝切除手术,又要具有丰富的胃肠肿瘤、甚至是妇产科肿瘤的知识,能够准确判断“肝结节”的本质。

但明确了原发肿瘤仅仅是第一步,第二个挑战又出现了。万女士的肝转移瘤虽说并不算太大,但是瘤子所在的位置却很糟糕,如果切除这个肿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诱发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经过多学科诊疗团队专家组的讨论,综合考虑病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紧迫性,结合病人强烈的手术愿望,李俊团队决定接受挑战,一次性解决病人的原发癌和转移癌,在仔细规划手术路径后,为患者选择先用微创技术进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再通过“前、后入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扩大的右后叶切除术”。

5月26日,在完备的准备后,手术采用了团队接力的方式开展。奋战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经过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和治疗,三天后,病人可以进食白粥,排气排便,随时下地行走了。

李俊表示,高质量的“全病程管理”和“全技术平台”理念是保证大肠癌肝转移成功治疗的条件。 尽管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已属于“晚期”,但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总体5年生存率最高可达 40%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