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作为基层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寒亭街道通过优化网格管理,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搭建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办理民生实事,以综治“小网格”赋能社区治理,极大地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夯实基层网格“前沿阵地”,近距离服务群众

“小孙经常带着志愿者来看我,我年纪大了出行不便,她就开车接送我去打疫苗,还给我送上街道社区大食堂的饭菜”。在蝶园社区益新嘉苑小区,高龄老人孙绍兰激动地说道。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网格员孙丽娟放心不下,就经常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小网格里装着群众万千事。围绕“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下沉、问题在网格解决”的思路,街道创新实施“微网格”社会治理工程,探索建立“街道—村(居)—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网格110个,配备网格员241名。聚焦“网格”这一基础单元,网格员定期走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涵盖党建、民生、平安建设等各个领域,按照“一人统筹、一人上报、多人处理”的问题处置模式,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逐级上报至上级网格,充分调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如何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街道结合打造干部队伍“实”字品牌专题系列学习活动,加大对网格员培训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设立“有事您说话”居民服务日,定期邀请住建、物业、民政等领域分管领导,深入网格,收集社情民意、解答群众诉求。针对物业管理难题,街道创新“1+2+N”物业调处机制,召集区直部门单位、物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召开物业圆桌会议,对网格内的治理难题进行协商解决,实现网格服务“一竿子到底”。

用好综治中心“实战平台”,一揽子解决诉求

“多亏了社区网格员,让我们小区实现了集中供暖,解决了长达20年的难题,看到小区治理的这么好,我现在又搬回到小区住。”万春园社区渤海建筑家属院小区居民付春斋对辖区网格长孙文杰赞不绝口。

该小区是一处老旧小区,一直没有实现集中供暖,居民冬天取暖都是从楼下提煤,生活极为不便。网格员通过走访了解后,及时将情况上报给街道。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召集区供热办、燃气公司、居民代表等召开联席会议,多次沟通协商、入户征求意见,最终花费2个月时间实现了小区天然气集中供暖,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如何让“小网格”协调“大单位”?为积极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要求,街道投资140万,高标准建设新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四室一厅一平台”标准,实现司法、信访、民政等7个街道职能部门协调联动,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信息化管理室等多个功能室。街道综治中心每月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社区“两委”、居民代表、律师等召开听证会议,集中资源力量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等,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较好地弥补了基层治理中条块分割的短板,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

今年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700余人次,调处各类矛盾诉求240余起,成功化解了学府嘉苑小区路面破损、商业街小区断电、锦江苑小区房顶漏水等一系列疑难问题,真正让综治中心成为深化平安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枢纽”平台。

创新智慧平台“一网模式”,大数据赋能网格

“滴!”辖区蝶园社区网格员王晓棣手机收到一条事件上报短信。她连忙点开手机上的“i寒亭”APP,“上海城小区3号楼有电动车在楼道内飞线充电”的信息“跳”了出来。很快,王晓棣召集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查看事件信息和照片,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并在1小时内将处理结果上传至“有事帮您办”智慧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社区网格管理如何继续深化?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街道投资120万元,创新搭建“有事帮您办”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将辖区内275个小区、9万余人口的信息全部采集纳入平台,建立起人口信息数据库,同步开发了“i寒亭”手机终端,设置党务、政务、居务等版块,群众通过可随时随地获取政务服务信息、查询民生事项、反映问题诉求等,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的“网”将“线下”工作转为“云上”服务。

“居民只需要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报事版块,就能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小问题我们一小时内解决。”益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艳丽说,通过“群众报单—网格员派单—部门接单—结果反馈群众”的处置模式,让民生问题办理在网格体系内形成内在闭环。依托该平台,每名网格员手机都能实时获取居民报件,随时回复反馈结果,极大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目前,该平台共接收上报问题线索1700余件,办结率达99%,自平台启用以来,街道政务服务热线工单量下降21%,各类信访事项下降25%,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大幅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