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开始铸造发行以分为单位的机制铜圆,这种铜圆作为法币的辅币进行流通。主要图案以方足布和青天白日旗为主,边饰以回纹,形制整齐划一,是我国铜圆史上唯一大规模发行的规范化铜圆。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因为战乱动荡时期,地方分厂也有铸造,稍有区别。铸造时间为民国二十五至二十八年,共四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币铜币的产生原因

1935年11月(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公布法币政策,宣布白银国有化,放弃银本位币制,银元拥有者须限期向指定银行兑换法币纸钞,除此外国民政府还向美国费城造币厂订制镍铜辅币祖模,用来铸造铜币作为法币纸钞的辅币进行流通。可能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发行,但我们从资料上可以看到二十四年布图壹分样币了。分红铜、黄铜两种材质,目前仅见此三枚,珍罕逾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币铜币的真正发行的时间

以分为单位的机制铜币真正铸造发行是从1936年1月10日(民国二十五年)公布之辅币条例后,条例规定廿分、拾分及伍分三种为纯镍币,壹分与半分两种为铜币,祖模从美国费城造币厂订购,由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从民国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四年时间里,虽有地方分厂铸造,但设计、材质相同,故称为同一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币铜币的后时代

1940年2月,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央造币厂公布了修正的辅币条例,为了有别于前面所发行的辅币,铜币做了较大的改变,正背两面由铭纹底变成珠点圈,“壹分”字改为“一分”,材质也由红铜改为黄铜,此后铸造的属于后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币铜币品种细分

1936年间法币刚发行不久,新辅币尚未运往北方流通,平津市面辅币缺乏,时任平津卫戍司令的宋哲元要求根据上海中央造币厂所发行的铜、镍辅币形制,最先并无区别,只是存在正面青天白日旗的叉光末端指向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的“年”字坚笔画形成微小角度差。壹分右星角为平津地区仿制。因为属于地方性产及流通,仿制量相对较少,价值要比普通的壹分铜币要高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增加“平”、“津”字以示区别,试制了几种不同的版本。但二十五年布图平津系列均属试样性质,未正式发行,民国铜元中的大珍名誉品,目前均为仅见品,为钱币大家马定祥先生旧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币铜币的市场价值

铸造量决定存世量,影响价值。辅币条例从民国二十五年发布到二十八年修改,四年时间里,经历了战乱动荡时期,金融市场不稳定,造币厂更是几经搬迁,为稳经济秩序,地方分厂铸制,从铸造量分析,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为最大,而地方分厂桂林、成都所铸制二十八年为最少。所以,收藏价值大小顺序为:二十八年〉二十七年〉二十六年≧二十五年。目前市场行情二十五年普品在10元左右,而极美品百元内,而二十八年普品在百元左右,美品千几百,而二十年的右星角平津版较为特殊,价值要比二十八年的高出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枚小小的铜币,却承载着丰富沉重的中国近代货币历史,也蕴藏着我国近代前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这就是钱币收藏的核心价值。铜币有价,文化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