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广州楼市,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部分项目的开盘现场火起来了,购房者的入市意愿也明显变高,市场热度略有回升。

打着灯都要签约

坏消息是,楼市“回暖”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项目,率先打起了价格战。

部分项目的低价战略一出,直接打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不少人都在猜测,接下来加入“内卷”的新盘是否会越来越多?而低价盘的出现,会不会拉低人们对广州市场的预期,导致广州房价出现下滑?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这事。

这些项目

为什么要打“价格战”?

咱们要先弄明白一件事:并不是广州的所有项目都加入了“价格战”大军,大部分项目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而率先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的项目,身上存在着几个共性:

1、与主城区距离都不近,妥妥的被划入“郊区”,而且片区的主要客群,以刚需为主。

2、项目所在的板块,市场热度并不高。

3、周边库存量大,而且后续还会有大量新盘入市,竞争压力大。

在这三个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片区新盘的去化压力都比较高。

以朱村为例,为了吸引客户到访,不少项目都曾推出过价格特惠,可惜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水花。

即便在去年的市场上涨周期中,板块的价格也没有被大环境带动起来,说明区域市场早已经回归平静,处于横盘的阶段。

如今广州市场分化严重,客户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及近郊区,如果没有明显的利好刺激,郊区的大部分板块,大概率会持续横盘。

为了打破僵局,实现快速去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话题,吸引市场热度。

而制造话题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打价格战。

这场“价格战”

会不会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说说很多购房者都关心的事情:

在部分项目打响了“第一枪”之后,片区其他项目会不会跟进?

答案其实很明显:大概率会的。

部分片区低价项目的入市,已经拉低了人们对于片区的价格预期。

退一步说,即便率先“打价格战”的项目后期的价格涨到与片区其他项目持平的水平,但是项目借着这波首开,知名度已经打开了,依然能够占据更大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片区其他项目想要“绝地反击”,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坐等“卷王”项目卖完,最大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二是主动降价,从而从“卷王”项目手上抢到更多客源。

除了受限于地价成本的一些项目,没办法在价格上“正面刚”,其他一些拿地时间较早、开发成本较低的项目,大概率都会选择第二条路,实现快速去化。

但这样一来,片区又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市场中永远有低于平均价的项目出现,继而引发新一轮内卷。

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购房者来说,其实是好事,毕竟能以更低的价格上车,是每个购房者梦寐以求的状态。

但事情总得分两面看待。

从一手市场来看,大规模的降价,除了影响购房者对于片区价值的判断,还会影响购房者对于片区价值增长力的判断。

我们还是以增城朱村为例,朱村曾经也风光过,在21号线规划落地时,片区的热度其实是很高的,当时片区新房的普遍售价,其实已经去到2.2-2.4万/平左右。

2018年朱村片区新盘价格

数据来源: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

而朱村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中。当时市场遇冷,朱村作为新盘较为集中的区域,不少项目都打起了价格战。

但在价格战之后,引发了更严重的蝴蝶效应。

购房者对于片区的“价值坚挺度”失去了信任,毕竟作为购房者,谁也不想看着自己的资产价值缩水。

回顾朱村近几年来的价格变动,新盘售价从最低1.9万/平变成最低1.6万/平,跌幅达到15%。

因此,片区在购房者中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片区的价格,似乎永远没有“底”。

打“价格战”的项目

还能买吗?

当然,我也能理解,低价项目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购房者来说,确实有着极大的诱惑。

所以,面对这种打“价格战”的区域与片区中的低价项目,我们也要给购房者提几个掏心窝子的置业建议:

首先,如果本身你就考虑在片区买房,而且是出于完全自住的需求,可以放心买入。而买入之后,也不要太执着于价格的变动,就把它当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上车房去看待,住得舒服就可以了。

但是,但凡你抱有一点“现在抄底未来能不能涨价的希望”,就别给自己添堵了。

其次,优先选择知名开发商的产品,如果要买入“价格内卷”区域的项目,最好先查一下项目资金链的情况,以防项目被价格战拖垮,避免烂尾风险。

最后,不要被价格蒙蔽双眼,如果真的抱有“抄底投资”的想法,入手前请三思:

能不能接受超超超长的投资周期?能不能在天量库存竞争中坚持住?能不能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心如止水?

如果以上三点都能做到,再考虑买入。

毕竟有如此强大的心态,你就算囤土鸡蛋,都能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