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简介

李幼民,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1999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咸阳市秦都区方圆学校校长。近年来,撰写育随笔20余篇,并在各类教育刊物、平台发表。先后荣获咸阳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先进个人,秦都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秦都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为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秦都区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双减”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国家教育改革的力度与决心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教育的真正回归,回归校园、回归课堂、回归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规律。对于“双减”,我以为,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减负提质”、“减负增效”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双减”背后的“加法”。“加”应当是守正创新,“减”是正本清源。

一是要做好学校管理“加法”。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发展的领导者,应当在“双减”背景下,从审视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教育发展蓝图,制定实施框架,指导教育发展方向;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当高瞻远瞩,关注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特别是“双减”方面的经验做法,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办学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发掘课程资源,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培养目标,不断丰富和增强学校教育的资源和措施,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引入校外资源,来弥补学校学科不足的缺陷,使学校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是要做好教育科研的“加法”。“双减”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多维教育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作用,学校教研部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在做好常规教研的前提下,应当增加和确立“双减”背景下的课题研究,围绕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体验等,以专业的思维、科学的理论,时代的理念,创新的视角,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加强和推进校本研修,开发校本课程,助推“双减”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要做好教师成长的“加法”。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和执行力,直接决定着“双减”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担当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引导教师教好书、立大志、育好才。其次,要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下功夫,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培养,使广大教师成为教育学生的能手,业务上的专家,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效益,从而推动“减负提质”、“减负增效”全面落实。再次,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帮一”、“青蓝工程”等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教育的是主力军,从而为“双减”工作的更好落实做好人才储备。

四是要做好课堂革命的“加法”。课堂革命是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的新发展理念。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物态形式上做足“加法”,更新教学设备,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科技和教育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形态上做足“加法”。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新我们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方面,要坚决杜绝“新瓶装旧酒”。

五是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加法”。“双减”工作,减学生作业负担关键在学校,减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在家长。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双减”的效果。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做好对家长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方向上的引领者、三观的奠基者。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平台,教育家长切实尽到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确保家庭教育不缺位,不偏位,不让位。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真正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培训机构的退场,使得家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更为迫切,所以学校要在家校合作、家校共建、家校共育上下功夫,想办法。通过创新、宣传、培训、引导等,使家校携手,紧密融合,从而促进教育新生态的建立和完善。

做足“双减”背景下的“加法”是我们教育当前的新课题,做好“加法”,永无止境。

秦都区方圆学校校长 李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