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来源: 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来源: 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的举措。会议指出,要继续压实责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当前夏收已进入尾声,我国夏粮丰收已板上钉钉。接下来,要做好夏粮收储、夏播,并加大良种推广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科技攻关助夏粮丰收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今年小麦高产地块再创新高,夏粮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河北省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玉青对本报记者表示,日前,该县小麦已收割完毕。根据对农户实打实收调查,平均单产629.33公斤,高产冠军亩产830公斤。

谈及夏粮丰产丰收的密码,高玉青认为,科技攻关是关键。“要紧盯关键农时,强化技术指导,因苗施策,环环相扣,一招不失,提高小麦田管的科技含量。”

丰收成功来之不易。高玉青分析,由于去秋小麦播期较晚,冬前分蘖不足,弱苗比例偏高,因此,必须抓住春季小麦促弱转壮、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为此,该县及时制定《馆陶县2022年小麦促弱转壮夺夏粮丰收培训月行动方案》,并成立小麦促弱转壮行动指导组,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落实好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的“四促”方针,促进苗情的转化升级。

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每一环节的关键技术都事关小麦收成。对此,他们及时宣讲“四防”关键技术,确保每户有个技术明白人。

“目前,全县32万亩小麦已全面收获,其中代收350.39亩,机收率100%,切实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块,确保了小麦的颗粒归仓。”高玉青说。

千方百计 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让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要切实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切实抓好“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同时,树立大食物观,积极拓宽食物来源渠道。

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继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加大良种推广面积,提升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要加大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良种的推广力度,尤其是鼓励支持一些种粮大户与农业生产服务组织选用良种,增强种子在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功能。同时,加快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实现合理密植、科学套种,并促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要着力提升科技对粮食增收的贡献率。

二要加强田间管理,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夏种粮食如玉米、大豆等作物长期较短,营养供应期集中,要加强科学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利用单位种植空间提高粮食产量;利用有害化低残留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粮食作物争肥;依据作物不同阶段对营养需求,可加大叶面肥使用,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也提高了化肥肥效,同时还满足了粮食作物关键阶段的营养供应。

此外,还应强化粮食供应保证,严格防范粮食种植“非粮化”。加强环节管理,从收割、哄晒、运输、仓储、加工等环节全过程减少粮食损耗。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监 制丨王辉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