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党建新闻网讯( 李万全 通讯员王蕊)6月22日一大早,叶县常村镇柴巴村村民胡国夫妻俩拎着两只柴鸡和几瓶蜂蜜送到村部,专程来感谢驻村工作队。
“感谢驻村干部一直以来对我家老胡的鼓励和帮扶,才有今天的发展,现在老胡是越干越有劲啦!”胡国妻子彩霞拉着驻村第一书记的手不无感激地说,木讷的胡国站在一旁只顾点头憨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国家住在大山深处的头道沟自然村,是柴巴村最偏南的自然村,要翻过一座山,步行50分钟才能到达,几年前这里基本的用水、通路、住房都是问题,更别提谈发展了。胡国家四口人种着几亩薄田,过着望天收的穷日子,后来,妻子彩霞带着孩子去镇上边打工边照顾孩子上学,胡国一个人更是消沉,天天睡到日上三竿,每天一顿饭过活。驻村干部知道情况后,多次上门给胡国做思想工作,希望他鼓起干劲,靠勤劳致富。他家危房改造时,因为家门口道路不通大车,一车沙卸到大路上,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用机动三轮车一趟趟拉上去;扶贫工作队冒雨为他安装扶贫“大喇叭”,工作队队员杨心意脚底打滑,从10米高的电线杆上滑落下来……驻村工作队的倾力相助慢慢感化着胡国,他的思想渐渐开始转变。
2020年春,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杜卫新一上任就直奔头道沟的胡国家,和他长谈了几个钟头,苦口婆心地劝他立足大山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并许诺愿意提供联系小额贷款、架接电线、建设牛棚等多方面帮助。一番话打消了胡国最后的顾虑,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搞起了养殖。
“你们来俺家帮忙的次数比亲戚都多。”胡国恳切地说。是啊,这两年,杜卫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三天两头往头道沟跑,胡国家要架网线、胡国家又买羊羔了、胡国家牛棚扩建了……一桩桩、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杜卫新都当成大事对待,他深知,扶志不能半途而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有时白天忙,抽不开身,就晚上去看看问问,及时帮忙解决难题。
如今,胡国住着危房改造后的四间平房,平整的道路修到了大门口,扶贫“大喇叭”、联通网线架在家门前,圈里的牛羊20余头,散养柴鸡五六十只,去年仅出栏的羊就赚了5万多元,胡国也像变了个人似的,早出晚归,不是在山上放牛赶羊,就是在地里埋头干活……
今年春节过后疫情泛滥,胡国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儿无法到学校上课,杜卫新专程到他家送去水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坚持上好网课,多读书,认真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驻村队员也利用专业特长,辅导胡国女儿进行作文写作、诗歌朗诵等文学活动。
“俺闺女说了,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也做这几位叔叔阿姨一样的文化人!”说到孩子,胡国妻子彩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胡国的蝶变只是柴巴村众多脱贫户中的一个缩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杜卫新下定决心要把这个理念根植到乡亲们心中。“乡村振兴的路上,决不让一个老乡掉队!”杜卫新信心满怀地说。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