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拿不出这笔钱吗?还要麻烦国家?你这个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这一幕发生在1993年的一天,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对他儿子的训斥。

老人是一名志愿军老兵,因旧伤复发,左眼球被摘除,总共花费了630多元钱,政府知道后,通知他的儿子,让他带着发票去报销,结果这事儿被老人知道,训斥了儿子一番,夺过发票,撕了个粉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无私的老兵,于2022年1月23日,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让我们送别老兵,虽然老兵走了,但他却留下了很多无私的奉献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位老兵的过往吧。

老兵名为陈训杨,他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下无数赫赫战功,退伍后,深藏功与名60多年,直到近百岁时,他的事迹才被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陈训杨出生于江西省一户普通农户家庭,家中兄弟7人,他排老七,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就参加了红军,后来失去了联系,另外两个哥哥被国民党当壮丁抓走了,结果一去不复返,日军侵华时,又有两个哥哥被日军炸死了,家中最后只剩他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他也不幸被国民党抓走,国民党士兵用绳子死死地绑住他的双手,还骗他说,只是让他到部队运送物资,结果还是被充当了国民党士兵,被迫上了战场。四个月后,他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打败,他也被解放军俘虏了,那时的陈训杨很害怕,因为那时的他,对解放军还不是很了解,害怕被枪毙。

结果,到了解放军那里,他不仅没有被虐待,还很好的照顾了他。一位解放军老兵还把自己的口粮窝窝头给他吃,让他垫垫肚子,然而窝头太硬,他咬不动,老兵看到后,就带他来到了炊事班,炊事班的同志热情的为他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那时的他吃的那叫一个香啊。多年后,他还一直回味那碗面条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陈训杨没有文化,但与解放军接触后,还是深刻体会到了国民党和解放军的不同之处,后来解放军老兵还给他讲了共产党的政策和思想,他听完之后,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深深的明白了,解放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当他听说,解放军要给他发路费,让他回家时,他彻底感动了,当即决定放弃路费,加入解放军部队。解放军对于愿意加入的同志,当然是欢迎的,于是他就正式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被编入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138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大军,准备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城,蒋介石调集70万大军,扼守长江天堑,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陈训杨所在的46师138团决定组建渡江突击队,但报名突击队有三个条件,党员、南方人、识水性。

看着战士们一个个踊跃报名,陈训杨有些着急,因为报名条件他没有达到,他既不是党员,也不会游泳。急中生智的他,看到班长只是统计名字,没有过多询问,于是他就硬着头皮,混进了报名的队伍中,成功地加入了突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打响后,突击队划着船,发起了冲锋,江面浪很大,对面的敌人射来密集的子弹,天上还有飞机不停地轰炸,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一个个倒下,江面上都飘起了一层尸体。

这时的陈训杨心里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害怕,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冲到对岸,拿下敌人阵地,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最终陈训杨和其余五十多名战士,成功冲到了对岸,上了岸就拿起武器向敌人阵地冲去。

最终成功拿下阵地,完成任务,然而此时,他们突击小队300余人,如今只剩下十几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下敌人阵地后,陈训杨也接到了新的任务,那就是返回对岸,接其他战士过江,他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冒着枪林弹雨划着小船回去了,就这样,他来来回回6次接送战友,从凌晨划到清晨,六七个小时不知疲倦的来回奔波着。

然而最后一次过江时,他的小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炸成了碎片,落入水中的他,在慌乱中抓到了一块木板,借着木板的浮力,在湍急的河流中,挣扎了好久才艰难上了岸。

战斗结束后,陈训杨因突出的贡献,荣获一等战功,被授予“水上英雄”称号,他也因此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解放后,他一直随部队参与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战斗中,那就是那时,他的左睛受了伤。那是1950年,在云南大山中,他们接到任务,剿灭一支由国民党残余势力组建的土匪队伍。

在那次战斗中,他的左眼被弹片擦伤,经过治疗,当时并无大碍。后来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他随部队进入朝鲜,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抗登陆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战役,立下大大小小无数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4月,结束了他的短暂而又灿烂的军旅生涯,在离开部队前,部队首长交给了他最后一项任务,回乡后,不能居功自傲,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帮助家乡搞建设,期待他们再创新功。回到家乡的陈训杨牢记首长的话,默默奉献,深藏功与名,直到60多年后,他的事迹才被人慢慢了解。

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就投入到地方的工作中去了,为家乡修水库,1958年,因贡献突出,被任命为高安上游湖水库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从此他就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天三餐全在河坝上进行,每天只睡几个钟头,凌晨三点的闹钟,准时叫他起床,早早的来到工地上,做着准备,他既是修建水库的指导员,又是修建水库的战斗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6年至1960年,他先后参与修建碧山、樟树岭、九龙、上游湖、锦惠渠等水库、堤坝,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看到老人子女的名字,你们就知道他对修建堤坝的热情有多高了,陈坝根、陈坝英、陈坝凤这些都是他为子女起的名字,每一个都一个“坝”,深深的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爱国情怀。

1960年,水利工程任务圆满结束,由于多年来陈训杨高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组织决定将他调往黄沙苗圃工作,那里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到了那里,可以说是端上了“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陈训杨可不这么认为,他这个只会打仗的“大老粗”,可过不了那样安稳的日子。于是主动找到领导,放弃了这难得的机会,回家继续做农民。

回家后他也没闲着,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后来他被推举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那段时间里,他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开发果园、疏浚沟渠,一步步把洲上村建设成了“全乡模范村”。

1993年的一天,陈训杨的左眼的视线突然变得模糊,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因为他以前眼睛受伤,医疗技术差,没有完全为他治好,以至于现在旧伤复发,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只能是摘除眼球,就这样他失去了左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医药费是630多元钱,如今看630元不多,但在那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巨款,后来政府知道了这件事,说要为他报销医疗费,也就是有了开头训斥儿子的一幕。

新冠疫情爆发后,陈训杨老人第一时间找到政府,捐出2000元钱,为国家抗疫出一份力,起初工作人员是不收的,但他却说,我是一名党员,国家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如今国家有难,我必须为国家出一份力。在他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接受了他的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一家三代都是党员,即使家庭困难,战伤复发,也从不向国家提要求,从来不麻烦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默默地奉献着。

2021年7月,陈训杨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常说:那些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在战场上,而我还能活着,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都要感谢党,我要永远跟党走听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月23日,陈训杨与世长辞,他那失去的左眼和满身的创伤,是战火为他打下的印记,也是他光荣过去的证明,峥嵘岁月,他浴血奋战,在炮火中书写荣耀,卸甲归田,他朴实的像田间的一块石头,鲜少提及过往,如今他走了,留给后人一座写满功绩的丰碑,让我们铭记历史,向英雄致敬!